淮北市海绵城市规划实施方案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18-10-17 00:00 字号: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1

第一条 规划背景1

第二条 规划依据1

第三条 规划范围2

第四条 规划期限2

第五条 规划目标2

第六条 指导思想2

第二章  海绵城市目标和指标3

第七条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3

第八条 分类指标3

第九条 海绵城市指标体系3

第三章  海绵城市实施路径及技术路线5

第十条 实施路径5

第十一条 技术路线5

第四章  海绵城市总体布局及建设指引6

第十二条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6

第十三条 海绵城市空间格局6

第十四条 海绵结构梳理及构建6

第十五条 径流控制体系组合模式6

第十六条 海绵社区7

第十七条 技术指引8

第五章  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10

第十八条 管控单元划分10

第十九条 径流总量控制工程10

第二十条 海绵城市建设开发管控11

第二十一条 面源污染控制工程11

第二十二条 小结12

第六章  海绵城市系统规划14

第二十三条 水安全系统规划14

第二十四条 水资源利用规划17

第二十五条 水环境系统规划18

第二十六条 水生态系统规划21

第七章 相关规划衔接29

第二十七条 淮北市总体规划29

第二十八条 城市水系专项规划29

第二十九条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9

第三十条 城市道路系统专项规划30

第三十一条 排水防涝规划31

第三十二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31

第三十三条 园林绿地建设32

第三十四条 道路交通33

第八章  海绵城市近期目标与建设重点35

第三十五条 近期建设目标35

第三十六条 近期建设重点区域35

第三十七条 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35

第九章  海绵城市建设保障体系41

第三十八条 加强组织领导41

第三十九条 明确工作职责41

第四十条 完善资金支持政策41

第四十一条 抓好宣传培训41

第四十二条 政策保障42

第四十三条 监测与考核体系42

第四十四条 其他保障措施43

第十章  海绵城市建设管理44

第四十五条 各部门职责44

第四十六条 规划与建设44

第四十七条 工程建设45

第四十八条 维护管理45

第十一章  附则48

第四十九条48

第五十条48

第五十一条48

第五十二条48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一条 规划背景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635号)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建规[2016]50号)等国家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发挥好规划引领的作用,统筹解决淮北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面临问题,明确淮北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转变示范,亟需编制淮北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法规、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GB50014-2006);

(9)《防洪标准》(GB50201-2014);

(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

(12)《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2013]9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秘书处,2013年6月20日;

(13)《安徽省城市建设各专业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7年6月;

(14)《关于印发安徽省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5月10日;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

(16)《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16]50号);

(17)《水利部关于印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规计[2015]321号)。

(18)《安徽省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

(19)《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雨水控制利用工程》

(20)《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21)《城市水系规划导则》(SL431-2008)

(22)《城市水系规划规范》(BG50513-2009)

(23)《建筑与水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24)《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

(2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2、有关规划及基础资料

(1)《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2)《淮北市经济开发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

(3)《淮北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4)《淮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5)《淮北市城市防洪规划》(2011-2020)

(6)《淮北市城市供水专项规划》(2011-2020)

(7)《淮北市排水专项规划》(2012-2020)

(8)《淮北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20)》

(9)《淮北市高铁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0)《淮北市绿地系统规划》

(11)《淮北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12)淮北市“十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13)淮水北调工程相关资料

(14)相关区域1:1000及1:10000地形图

第三条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区96.25km2、淮北市经济开发区新区30km2,高铁新区30.5km2,同时考虑中心城区以外与本规划相关联的排水系统自然汇水区域,共计263.96km2

第四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基准年为2016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第五条 规划目标

近期:2016-2020年,重点完成试点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同时在城市其他重点建设项目中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远期:2021-2030年,城市建成区80%区域实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成区内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第六条 指导思想

淮北市海绵城市建设应结合区域本底的实际情况,采取问题与目标双导向建设原则。在城市老区以问题为导向,以径流污染控制为侧重点来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目标,适度予以源头减排,重点把控末端治理,做好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的衔接。在城市新区以目标为导向,重点结合地块的源头治理,控制径流总量,统筹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的建设要求,在源头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打造“水净溪清、蓄雨养源、山水绿轴、生态宛陵”的特色海绵城市建设。

 

第二章  海绵城市目标和指标

第七条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淮北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3.5mm。

2、径流污染控制:淮北市采用SS作为径流污染控制指标,确定淮北市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不小于45%。

第八条 分类指标

1、水安全方面

防洪标准:中心城区采用100年一遇,萧濉新河以西凤凰山工业项目区、闸河以东主城区采用50年一遇;

防涝标准:中心城区雨水设计重现期取P=2年,局部重要地区重现期取P=5年,并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

饮用水安全目标:地表水为水源的一级保护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和引用水源补充、特定项目的要求;二级保护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和引用水源补充、特定项目的要求。

管网漏损率:淮北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2、水资源方面:雨水资源化利用率2020年达到1.5%(200万m3)以上,2030年达到3.0%(400万m3)以上。

3、水环境方面

综合考虑淮北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现状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和非点源污染治理情况,确定到2020年,城市河道、水系环境质量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体水质要求;黑臭水体≤10%;到2030年,城市水环境治理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黑臭,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得到育效控制。雨水管网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

4、水生态方面

生态岸线恢复:到2020年,生态岸线恢复比例应达到30%以上;到2030年,生态岸线恢复比例达到80%以上。

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建成区热岛效应得到缓解,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夏季日平均温度不高于同期其他区域的日均温度。

第九条 海绵城市指标体系

表1 海绵城市建设分类指标表

类别

指标

单位

现状值

(2016年)

目标值

(2020年)

远景目标值

(2030年)

水生态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

城市建成区49%

20%的城市建成区70%

80%的城市建成区70%

生态岸线恢复

%

20

30

80

城市热岛效应

/

明显

缓解

显著缓解

城市水面率

%

3

5

6

水环境

地表水体水质标准

/

水体水质基本在Ⅳ~劣Ⅴ,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

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体水质要求;黑臭水体≤10%

不低于《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基本

消除黑臭

入河口及湖区水质

/

 

基本消除劣V类的水体,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左右

消除劣V类的水体,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以上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

老城基本雨污合流,新城正在实施雨污分流

雨水径流污染、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雨水管网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非降雨时段,合流制管渠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雨水直排或合流制管渠溢流进入城市内河水系的,应采取生态治理后入河

水资源

雨水资源利用率

%

0

1.5

3.0

污水再生利用率

%

40(6万m3

42

45

水安全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标率

/

10年一遇

30年一遇

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地表水为水源的一级保护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和引用水源补充、特定项目的要求;二级保护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II类标准和引用水源补充、特定项目的要求

自来水管网漏损率

%

12

10

制度建设

规划建设管控

/

/

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土地出让、两证一书)、建设(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蓝线、绿线划定与保护

/

/

在城市规划中划定蓝线、绿线并制定相应管理规定。

技术规范与标准建设

/

/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

投融资机制建设

/

/

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PPP管理方面的制度机制。合本市政府财政能力,对社会资本的实力提出要求,保证项目的实施。

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

/

/

  1. 对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须建立按效果付费的绩效考评机制,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相关的奖励机制等;
  2. 对于政府投资建设、运行、维护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须建立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相关的责任落实与考核机制等。

产业化

/

/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

显示度

连片示范效应

/

/

20%以上达到要求

80%以上达到要求

 

 

 

第三章  海绵城市实施路径及技术路线

第十条 实施路径

1、老城区建设思路

城区将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在雨水控制时,采用雨水渗透铺装和下沉式绿地等措施进行雨水间接利用,另外屋面和路面雨水通过径流截留/截污设施,使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剩余雨水进行市政管网和储存池。对老城区要避免盲目地全面翻挖,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城中村改造等开展区域整体治理。

2、新城区建设思路

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用“海绵城市”新理念和指标要求去规划建设。

所有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和新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系等要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规划建设。

新城区应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

新城区应推进海绵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增强城市的海绵体功能。

3、建成区外建设思路

建设区外围海绵体建设,将通过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村面源污染防控、饮用水源地保护等措施,提高绿化率和植被覆盖度,做成巨大的绿色海绵体;

通过上游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从而保障城市供水水源,并且提高城市河流水环境容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第十一条 技术路线

淮北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线如下:

(1)城市基本情况及海绵城市建设条件的统计。

(2)建设指标、建设思路及建设分区指引的落实。

(3)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分解。

(4)规划措施的确立。

(5)规划保障措施的实施。

 

 

图1 淮北市海绵城市建设体系

 

第四章  海绵城市总体布局及建设指引

第十二条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结合淮北市域生态空间格局,保护中心城市内“河、田、湖、林、湿地”等自然生态本底,构建“一带、双城、三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带:中央湖廊景观与特色核心

双城:西城与东城。

三山:相山、泉山、龙脊山。

六湖:城市核心水景,包括中湖、东湖、南湖、北湖、乾隆湖、化家湖。

九河:沿湖廊向外放射形水绿廊道,包括主城区老濉河、龙河、岱河、龙岱河、闸河、跃进河、西流河、东相阳沟、西相阳沟9条河流。

十八湾:特色水空间、水节点

第十三条 海绵城市空间格局

结合淮北市市域空间层次特点和现状形成的基本结构框架,构建“一心、二带、多廊道、多节点”的海绵安全格局。

“一心”:包括城市中心生态敏感区域及生态控制区绿地、生态恢复区绿地、部分生态协调区绿地、城镇建设区的重要景观绿地等。

“二带”:泰山余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分两支自江苏省伸入到安徽省境内,形成于淮北市的北部相山和东南部的龙脊山。

“多廊道”:指市域范围内规划的高速公路;公路;其他主干公路、铁路、河道的防护绿带;1000kv线路、500kv线路、220kv线路防护绿带所构成的绿色廊道。

“多节点”:是城市建成区内重要海绵节点,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防护绿地以及大型坑塘等。

第十四条 海绵结构梳理及构建

基于海绵安全格局的判断,城市海绵体主要由点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构成。

点状生态节点:淮北市海绵城市“点要素“共计22个,其中相山组团15个,分别为濉河生态公园、相山公园、西山公园、惠泽公园、翠峰路公园、人民广场、中泰广场、凤凰山公园、相王广场、开渠广场、儿童公园、桓谭公园、时代公园、人民公园,老濉河公园;矿山集组团3个,为开发区公园、龙湖公园和文化广场;烈山组团4个,分别为花山公园、朱山公园、烈山公园和卧牛山公园。

线状生态节点:淮北市城市“线要素”由城区外围的闸河、老濉河、龙河、岱河、龙岱河5条一级河道以及城市内的西流河、跃进河、东相阳沟、西相阳沟4条二级河道,以及高速公路、铁路林带构成,主要为夹符铁路、202省道、101省道等;另外还包括相山路、长山路、龙山路、人民路、梧桐路、沱河路、开渠路等道路生态廊道。

面状生态节点:淮北市中心城市现状“面要素”由北湖湿地片区、东湖湿地片区、南湖湿地片区、中湖湿地片区、烈山湖湿地片区、相山公园片区、龙脊山公园片区、中湖公园片区等构成。

第十五条 径流控制体系组合模式

1、道路LID建设模式:

①路面雨水一路缘石开口一砂滤池一植草沟一雨水花园一溢流井一市政管网;

②路面雨水一路缘石开口一雨水净化系统一植草沟一雨水花园一溢流井一市政管网;

③路面雨水一LID树池一植草沟一雨水花园一溢流井一市政管网;

④路面雨水一人行过水口一急流槽一砂滤池一植草沟一溢流井一市政管网;

⑤路面雨水一排水路缘石/LID树池一LID树池植草沟一溢流井一市政管网;

⑥人行道雨水一透水铺装一渗入地下;

⑦车行道雨水一透水沥青一排水路缘石一植草沟一溢流井一市政管网。

2、公建LID建设模式:

建筑屋顶雨水:①绿色屋顶一屋面排水立管一净化树池一市政雨水管道:②绿色屋顶一屋面排水立管一蓄水桶一碎石沟一市政雨水管道;③屋面排水立管一过滤池一植草沟一雨水花园一市政雨水管道;④屋面排水立管一碎石沟一生物滞留带一市政雨水管道;⑤屋面排水立管一建筑边沟一缝隙式线性地沟一植草沟/碎石沟一市政雨水管道。

广场雨水:广场雨水一缝隙式线性地沟一植草沟/碎石沟/生物滞留带一市政雨水管道。

道路雨水:路面雨水一路缘石开口一雨水净化入渗一体设施一植草沟/雨水花园(如有)一市政雨水管道。

停车位:停车场雨水一透水砖入渗一植草沟/碎石沟一市政雨水管道。

人行道:人行道雨水一透水砖入渗一植草沟/碎石沟一市政雨水管道。

雨水回收系统:雨水一旋流沉砂设施一雨水蓄水池一水泵一雨水净化一体化设备(过滤、消毒)一配水管道一绿化浇灌。

3、工业企业LID建设模式:

建筑屋顶雨水:①屋面排水立管一树池一市政雨水管道;②屋面排水立管一蓄水桶一植草沟/碎石沟一市政雨水管道;③绿色屋项一屋面排水立管一过滤池一植草沟/碎石沟一雨水花园一市政雨水管道;④屋面排水立管一雨水净化系统一市政雨水管道。

道路雨水:路面雨水一路缘石开口一雨水净化入渗一体设施一植草沟/雨水花园(如有)一市政雨水管道。

停车位:停车场雨水一透水砖入渗一植草沟/碎石沟一市政雨水管道。

人行道及广场:雨水一透水砖入渗一植草沟/碎石沟一市政雨水管道。

第十六条 海绵社区

1、海绵社区建设思路

根据淮北市当地的实际情况,经分析新建建筑与小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宜控制在75%以上,改扩建建筑与小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宜控制在70%以上。

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建设应因地制宜,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小区宜布局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建筑、道路、绿地的建设应利于径流汇入海绵设施。建筑的海绵措施建设应充分考虑雨水的控制与利用,屋顶坡度较小的建筑宜采用绿色屋顶,没有条件设置绿色屋顶的建筑应采取措施将屋面雨水进行收集消纳。小区道路海绵建设应考虑道路横坡坡向、道路路面与后排绿地的竖向关系,建成后应便于径流雨水汇入绿地内的海绵措施。小区绿地内可设置消纳屋面、路面、广场及停车场径流雨水的海绵措施,并通过溢流系统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系统有效衔接。当上述措施不能满足设定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时,应按照所需蓄水容积或污染控制要求合理建设蓄水池、雨水花园、雨水桶及污染处理设施。

2、老旧社区海绵改造

1)将改扩建建筑与小区人行道和休闲广场铺砖逐步改为透水砖铺砖,进行透水式路面改造。改扩建建筑与小区透水铺装率不宜小于40%。

2)对占用绿地部分的硬化区域进行绿地恢复改造,建设下凹式绿地。

3)根据建筑条件考虑是否适合采用屋顶绿化。老旧社区可以结合雨水桶等设施,加强对屋顶雨水的收集利用,将屋面雨水通过雨落管排至周围绿化带。

4)通过透水式停车位结构改造、植草浅沟建设等,将停车位的雨水引入到绿化带内或适量引入地下,调控暴雨峰值。

3、新建社区海绵建设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淮北市所有新建小区内的道路及广场均需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硬化面积达到2000m2以上的项目,应配建调蓄池、景观水体等雨水调蓄设施,并增加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生物滞留设施。

1)屋顶坡度小于15°时可采用屋顶绿化,且屋顶绿化面积占该类建筑屋顶面积的比例不宜低于30%。

2)无大容量汽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车道、休闲广场、室外庭院应采用渗透铺装,新建区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

3)道路最大纵坡为8%,最小道路纵坡为0.3%。对于下沉式绿地段道路,竖向高程应高出绿地标高不小于50mm。道路两侧及广场宜采用植被浅沟、渗透沟槽等地表排水形式输送、消纳、滞留雨水径流,减少小区内雨水管道的使用。

4)绿地宜采用可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应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下沉深度宜为100mm-200mm,且不大于200mm;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溢流口项部与绿地的高差不宜超过50mm。

5)小区道路两侧、广场以及停车场周边的绿地宜设置植草沟,植草沟项宽不宜大于1500mm,深度宜为50mm~250mm,最大边坡宜为3:1,纵向坡度不应大于4%,沟长不宜小于30m。

6)在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宜设置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一般为200-300mm,并设l00mm的超高。

7)建筑与小区应根据现场实际条件设置雨水调蓄设施,设施规模参照淮北当地地方标准进行核算。

4、雨水排放竖向组织

降落在屋面(普通屋面、绿色屋面)的雨水经过初期弃流,可进入高位花坛和雨水桶,并溢流进入下沉式绿地,雨水桶中的雨水宜作为小区绿化用水。

第十七条 技术指引

1、典型老旧居住区

1)优先考虑雨落管断接方式,将建筑屋面、硬化地面雨水引入周边绿地中分散式雨水控制利用设施(如雨水花园、植草沟、雨水桶等)下渗、净化、收集回用;

2)坡度较缓(小于15°)的屋顶或平屋顶、绿化率较低、与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相连的老旧居住区可考虑采用绿色屋顶;

3)对于建筑周围没有绿化空间的普通屋面可以选择雨水桶收集或者通过雨水口排入市政管道等方式,雨水口宜采用截污挂篮式;

4)住区无大容量汽车通过的路面、住区停车场、步行及自行车道应改造为渗透性铺装。

2、典型新建成住区

1)低影响开发改造应结合住区景观设计、建筑布局、景观水体、广场等,充分利用既有条件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塘等调蓄设施;

2)优先采用雨落管断接的方式,利用建筑周围绿地设置雨水花园等承接、净化屋顶雨水;

3)普通平屋顶应考虑改造为绿色屋顶,一方面净化雨水,提高水质,另一方面可以延缓汇流时间,缓解住区内涝压力;

4)住区内绿地应改造成下凹式绿地、植被渗透沟(槽)、雨水花园等滞留设施的形式,并设置溢流口。

5)雨水径流经各种源头处理设施后方可作为景观水体补水和绿化用水,严格限制自来水作为景观水体的补水水源;

6)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水积蓄利用,采用经济、适用的措施进行雨水收集;收集雨水优先用于绿化、喷洒道路、补充景观水体。

3、道路雨水系统

1)道路改造应结合红线内外绿地空间、道路纵坡及标准断面、市政雨水排放系统布局等,充分利用既有条件;

2)应降低绿化带标高、路缘石开口改造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到绿化空间,并通过在绿化带内设置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渗滤树池等滞留设施净化、消纳雨水径流,并与道路景观设计紧密结合;

3)自行车道、人行道以及其他非重型车辆通过路段改造,应优先采用渗透性铺装材料;

4)当道路红线外绿地空间有限或毗邻建筑与住区时,可结合红线内外的绿地,采用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等雨水滞蓄设施净化、下渗雨水,减少雨水排放;

5)当道路红线外绿地空间规模较大时,可结合周边地块条件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塘等雨水调节设施,集中消纳道路及部分周边地块雨水径流,控制径流污染。

4、集中绿地与广场、生态停车场

1)将周边汇水面(如广场、停车场、建筑与住区等)的雨水径流通过合理竖向设计引入集中绿地,结合防水排涝要求,设计雨水控制利用设施;

2)建议绿地设计为下沉式绿地,采用雨水花园、植草沟、雨水塘以及雨水湿地等雨水滞蓄、调节设施滞留、净化及传输雨水;

3)通过在集中绿地设置分散式雨水控制利用设施,控制每年排入水体的径流污染物总量不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4)集中绿地与广场、生态停车场调蓄潜力很大,低影响开发改造应将雨水处理设施与景观设计相结合,通过布置多功能调蓄设施,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对雨水水质和径流量进行控制,并对雨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5、水系

1)有条件的雨水入口应退让到滨河绿化带内,经雨水塘、雨水湿地等生物滞留设施后再进入河道。没有空间或空间不足的雨水排水口可选用截污网、旋流沉砂池等入河截污措施,降低河道径流污染负荷;

2)有条件的河段建议采用生态堤岸、生物浮岛、人工湿地等处理措施,降低径流污染负荷;

3)没有空间条件河段可以通过设置前置塘等方式控制径流污染;

4)对于污染较严重且渗透能力较强的河道,可实施防渗设施;

5)在生态堤岸前沿河道方向设计以降低冲刷为目的的植被浅沟或者通过石笼网等方式,削减雨水对河道的冲刷作用; 

 

 

第五章  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

第十八条 管控单元划分

本规划在淮北市地形资料基础上,按萧濉新河、洪碱河、岱河、龙岱河、闸河和王引河等重要水系的汇水分区的基础上,将全市建设用地划分为23个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单元,各管控单元详见下表2。

表2  淮北市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单元信息表

序号

管控单位名称

现状建设面积

(km2

规划建设面积

(km2

汇水出路

1

丁任沟分区

5.6.

8.2

洪碱河

2

黄任沟分区

3.3

5

萧濉新河

3

刘河沟分区

5.34

14.36

洪碱河

4

三堤口分区

1.9

2.2

老濉河

5

0号沟分区

3.3

3.3

老濉河

6

老城区分区

5.1

5.6

老濉河

7

主城区分区

13.3

15.5

老濉河

8

西流河分区

1.2

2.9

老濉河

9

烈山及南湖分区

4.24

6.4

老濉河

10

友谊沟分区

3.9

5.5

龙岱河

11

高铁新区道西分区

2.3

7.46

塌陷水体

12

高铁新区道东分区

3.7

18.7

塌陷水体

13

岱河西分区

11.8

12.2

岱河

14

岱河东分区

5.7

18.7

岱河

15

东湖分区

1.4

6.7

岱河

16

中湖分区

3.6

12.8

中湖

17

龙岱河西分区

5.3

28.6

龙岱河

18

龙岱河东分区

2.1

12.3

龙岱河

19

闸河西分区

3.0

6.4

闸河

20

东部新城分区

7.4

21.3

闸河

21

石山路沟分区

1.1

5.2

石山路沟

22

郝丘大沟分区

2.7

14.3

郝丘大沟

23

任赵沟、邱家沟分区

2.04

10.6

任赵沟、邱家沟

 

第十九条 径流总量控制工程

根据分析,已确定淮北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70%,通过划定并分析23个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单元用地情况,将全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单元,可得到全市23个管控单元规划建设面积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通过加权计算得出全市规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2.1%,达到并符合70%的建设目标,各管控单元径流总量控制率取值分布情况如下表3。

表3  各管控单元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值表

序号

管控单位名称

规划建设面积(km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序号

管控单位名称

规划建设面积(km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1

丁任沟分区

8.2

70%

13

岱河西分区

12.2

65%

2

黄任沟分区

5

74%

14

岱河东分区

18.7

74%

3

刘河沟分区

14.36

73%

15

东湖分区

6.7

77%

4

三堤口分区

2.2

65%

16

中湖分区

12.8

75%

5

0号沟分区

3.3

60%

17

龙岱河西分区

28.6

74%

6

老城区分区

5.6

50%

18

龙岱河东分区

12.3

77%

7

主城区分区

 15.5

55%

19

闸河西分区

6.4

73%

8

西流河分区

2.9

73%

20

东部新城分去

21.3

76%

9

烈山及南湖分区

6.4

72%

21

石山路沟分区

5.2

73%

10

友谊沟分区

5.5

74%

22

郝丘大沟分区

14.3

75%

11

高铁新区道西分区

7.46

74%

23

任赵沟、邱家沟分区

10.6

75%

12

高铁新区道东分区

 18.7

79%

 

加权平均

  1. 1%

 

第二十条 海绵城市建设开发管控

根据规划新建、改造类各类建设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及淮北市各类建设用地下垫面组成,并结合各用地性质绿地率、建筑密度等指标,可推算出各类建设用地要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所需屋面绿化、透水铺装、下凹绿地和调蓄容积的建设指标,详见下表4。

表4  各管控单元分区管控汇总表

序号

管控单位名称

用地面积

(km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屋面绿化

(ha)

下凹绿地

(ha)

透水铺装

(ha)

调蓄容积

(万方)

1

丁任沟分区

8.2

70%

29.14

125.52

35.95

8.95

2

黄任沟分区

5

74%

31.52

66.70

38.82

5.70

3

刘河沟分区

14.36

73%

31.23

80.52

34.43

5.90

4

三堤口分区

2.2

65%

7.93

32.11

22.89

3.26

5

0号沟分区

3.3

60%

19.22

57.52

22.62

3.62

6

老城区分区

5.6

50%

18.44

91.05

25.14

5.36

7

主城区分区

15.5

55%

84.26

264.09

138.86

16.16

8

西流河分区

2.9

73%

9.23

25.48

21.12

0.91

9

烈山及南湖分区

6.4

72%

48.17

89.80

88.87

7.44

10

友谊沟分区

5.5

74%

31.52

67.19

39.74

6.22

11

高铁新区道西分区

7.46

74%

47.88

121.00

87.41

9.16

12

高铁新区道东分区

18.7

79%

119.03

229.81

377.03

19.16

13

岱河西分区

12.2

65%

88.98

212.45

126.97

13.73

14

岱河东分区

18.7

74%

48.66

151.04

260.27

5.49

15

东湖分区

6.7

77%

34.30

49.44

154.33

6.15

16

中湖分区

12.8

75%

74.01

148.00

371.26

13.23

17

龙岱河西分区

28.6

74%

98.73

313.23

197.95

23.82

18

龙岱河东分区

12.3

77%

34.67

62.93

113.67

5.62

19

闸河西分区

6.4

73%

23.73

66.12

37.64

6.16

20

东部新城分区

21.3

76%

91.01

254.87

150.54

19.29

21

石山路沟分区

5.2

73%

33.32

99.18

52.52

7.26

22

郝丘大沟分区

14.3

75%

87.98

253.19

153.33

23.05

23

任赵沟、邱家沟分区

10.6

75%

103

138

100

16.82

第二十一条 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城市污染包括点源和面源污染。由于点源污染的控制需要结合污水排水系统全局考虑,无法对各管控单元进行单独分析,本条重点分析23个管控单元面源污染削减情况。通过对比各管控单元按传统开发模式建设和按海绵城市标准建设后COD、NH3-N、SS、TP总量负荷,可计算各管控单元低影响开发设施对面源污染的削减率。

表5  传统开发模式下各管控单元面源污染负荷计算表

序号

单元名称

COD(吨)

NH3-N(吨)

SS(吨)

TP(吨)

1

丁任沟分区

348.68

3.97

493.46

0.94

2

黄任沟分区

201.27

2.02

305.38

0.73

3

刘河沟分区

224.24

2.35

321.78

0.66

4

三堤口分区

109.75

1.32

156.88

0.30

5

0号沟分区

174.10

2.12

246.61

0.46

6

老城区分区

261.71

3.04

381.83

0.79

7

主城区分区

798.18

9.19

1115.50

2.02

8

西流河分区

46.25

0.38

65.88

0.14

9

烈山及南湖分区

280.87

2.94

416.24

0.93

10

友谊沟分区

208.88

2.42

310.51

0.67

11

高铁新区道西分区

327.43

3.57

485.24

1.06

12

高铁新区道东分区

700.95

6.61

1085.63

2.74

13

岱河西分区

634.39

7.58

898.77

1.68

14

岱河东分区

283.18

2.00

415.01

0.99

15

东湖分区

224.48

1.79

354.76

0.96

16

中湖分区

483.37

4.36

745.21

1.88

17

龙岱河西分区

804.48

8.50

1153.09

2.34

18

龙岱河东分区

210.70

1.79

324.70

0.83

19

闸河西分区

209.92

2.12

303.00

0.64

20

东部新城分区

723.35

6.90

1051.91

2.29

21

石山路沟分区

260.70

3.07

372.28

0.72

22

郝丘大沟分区

739.45

8.69

1056.20

2.04

23

任赵沟、邱家沟分区

532.24

6.24

759.80

1.46

表6  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下各管控单元面源污染负荷计算表

序号

单元名称

COD(吨)

NH3-N(吨)

SS(吨)

TP(吨)

1

丁任沟分区

263.40

3.40

385.77

0.77

2

黄任沟分区

153.18

1.60

243.08

0.63

3

刘河沟分区

167.58

1.90

249.00

0.54

4

三堤口分区

88.02

1.17

129.28

0.26

5

0号沟分区

133.63

1.82

194.82

0.38

6

老城区分区

200.39

2.65

304.69

0.67

7

主城区分区

614.59

7.82

881.19

1.66

8

西流河分区

28.75

0.24

43.48

0.11

9

烈山及南湖分区

214.83

2.34

330.08

0.79

10

友谊沟分区

160.08

2.01

247.26

0.57

11

高铁新区道西分区

241.61

2.88

374.82

0.89

12

高铁新区道东分区

533.22

5.11

867.13

2.40

13

岱河西分区

483.39

6.34

704.08

1.38

14

岱河东分区

178.26

1.22

281.05

0.78

15

东湖分区

186.90

1.41

305.15

0.89

16

中湖分区

375.80

3.41

605.42

1.66

17

龙岱河西分区

586.84

6.88

875.35

1.91

18

龙岱河东分区

164.68

1.37

264.60

0.74

19

闸河西分区

163.70

1.76

243.64

0.54

20

东部新城分区

544.55

5.51

822.66

1.93

21

石山路沟分区

191.43

2.54

283.65

0.58

22

郝丘大沟分区

562.41

7.34

829.61

1.69

23

任赵沟、邱家沟分区

425.53

5.12

617.92

1.24

 

表7  各管控单元面源污染削减率计算表

序号

单元名称

COD

NH3-N

SS

TP

1

丁任沟分区

32.38

16.74

27.92

21.34

2

黄任沟分区

31.39

25.93

25.63

15.31

3

刘河沟分区

33.81

23.72

29.23

20.70

4

三堤口分区

24.69

13.22

21.35

16.43

5

0号沟分区

30.29

16.85

26.58

21.30

6

老城区分区

30.60

14.92

25.32

17.57

7

主城区分区

29.87

17.48

26.59

21.70

8

西流河分区

60.87

56.79

51.51

31.99

9

烈山及南湖分区

30.74

25.57

26.11

17.03

10

友谊沟分区

30.49

20.62

25.58

17.19

11

高铁新区道西分区

35.52

24.10

29.46

19.09

12

高铁新区道东分区

31.46

29.37

25.20

14.21

13

岱河西分区

31.24

19.57

27.65

21.89

14

岱河东分区

58.86

64.08

47.66

26.54

15

东湖分区

20.10

27.03

16.26

8.75

16

中湖分区

28.62

27.76

23.09

13.06

17

龙岱河西分区

37.09

23.49

31.73

22.43

18

龙岱河东分区

27.94

30.63

22.71

12.78

19

闸河西分区

28.23

20.67

24.36

16.95

20

东部新城分区

32.83

25.21

27.87

18.33

21

石山路沟分区

36.19

20.81

31.25

23.56

22

郝丘大沟分区

31.48

18.44

27.31

20.73

23

任赵沟、邱家沟分区

25.08

21.93

22.96

18.05

 

第二十二条 小结

淮北市各管控单元径流总量控制率、面源污染消减率及各类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建设指标见表8。

 

表8  各管控单元分区管控汇总表

序号

管控单位名称

用地面积

(km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COD削减率

NH3-N削减率

SS削减率

TP削减率

屋面绿化

(ha)

下凹绿地

(ha)

透水铺装

(ha)

调蓄容积

(万方)

1

丁任沟分区

8.2

70%

32.38

16.74

27.92

21.34

29.14

125.52

35.95

8.95

2

黄任沟分区

5

74%

31.39

25.93

25.63

15.31

31.52

66.70

38.82

5.70

3

刘河沟分区

14.36

73%

33.81

23.72

29.23

20.70

31.23

80.52

34.43

5.90

4

三堤口分区

2.2

65%

24.69

13.22

21.35

16.43

7.93

32.11

22.89

3.26

5

0号沟分区

3.3

60%

30.29

16.85

26.58

21.30

19.22

57.52

22.62

3.62

6

老城区分区

5.6

50%

30.60

14.92

25.32

17.57

18.44

91.05

25.14

5.36

7

主城区分区

15.5

55%

29.87

17.48

26.59

21.70

84.26

264.09

138.86

16.16

8

西流河分区

2.9

73%

60.87

56.79

51.51

31.99

9.23

25.48

21.12

0.91

9

烈山及南湖分区

6.4

72%

30.74

25.57

26.11

17.03

48.17

89.80

88.87

7.44

10

友谊沟分区

5.5

74%

30.49

20.62

25.58

17.19

31.52

67.19

39.74

6.22

11

高铁新区道西分区

7.46

74%

35.52

24.10

29.46

19.09

47.88

121.00

87.41

9.16

12

高铁新区道东分区

18.7

79%

31.46

29.37

25.20

14.21

119.03

229.81

377.03

19.16

13

岱河西分区

12.2

65%

31.24

19.57

27.65

21.89

88.98

212.45

126.97

13.73

14

岱河东分区

18.7

74%

58.86

64.08

47.66

26.54

48.66

151.04

260.27

5.49

15

东湖分区

6.7

77%

20.10

27.03

16.26

8.75

34.30

49.44

154.33

6.15

16

中湖分区

12.8

75%

28.62

27.76

23.09

13.06

74.01

148.00

371.26

13.23

17

龙岱河西分区

28.6

74%

37.09

23.49

31.73

22.43

98.73

313.23

197.95

23.82

18

龙岱河东分区

12.3

77%

27.94

30.63

22.71

12.78

34.67

62.93

113.67

5.62

19

闸河西分区

6.4

73%

28.23

20.67

24.36

16.95

23.73

66.12

37.64

6.16

20

东部新城分区

21.3

76%

32.83

25.21

27.87

18.33

91.01

254.87

150.54

19.29

21

石山路沟分区

5.2

73%

36.19

20.81

31.25

23.56

33.32

99.18

52.52

7.26

22

郝丘大沟分区

14.3

75%

31.48

18.44

27.31

20.73

87.98

253.19

153.33

23.05

23

任赵沟、邱家沟分区

10.6

75%

25.08

21.93

22.96

18.05

103

138

100

16.82

 

 

第六章  海绵城市系统规划

第二十三条 水安全系统规划

1、城市防洪

防洪标准:中心城区确定为100年一遇,西片区、东片区采用50年一遇。

治涝标准:对于城市建成区及规划建设区排涝标准采用30年一遇,对于郊区及农业区亦采取3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

防洪工程规划:

1)防洪措施

a)加固堤防,提高城市防洪标准

为提高防洪标准,拟按标准对王引河、洪碱河、萧濉新河、龙岱河和闸河堤防进行培厚加固,扩大行洪通道,恢复排水能力,提高其防洪、除涝标准。

b)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规划和建设,减小洪涝灾害损失

非工程措施一般包括洪水预报、洪泛区确定、洪水保险、提高全民防洪意识以及增强依法管理力度等。

2)防洪工程设施

a)河道堤防工程

王引河:工程措施是对左堤自省界(桩号41+180)至仲大庄闸(22+500)段共18.68km进行加固,堤防顶宽6.0m,超高采用20年一遇洪水位加1.5m,堤防边坡采用生态草皮护坡,以防堤防水土流失。

洪碱河:工程措施是对两岸堤防自萧相界(桩号6+500)至河口(0+000)段共13.0km进行加固,堤防顶宽6.0m,超高采用20年一遇洪水位加1.5m,堤防边坡采用生态草皮护坡,以防堤防水土流失。

萧濉新河:本次规划工程措施是对左堤自西山隧道桥(桩号38+500)至陈路口(20+000)段堤防进行加固,其中考虑到五里郢桥(30+000)以下段堤顶已修建公路,且高程与设计要求相差不大,拟在对堤坡加固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要求在堤顶迎水侧修筑防浪墙(长度10.0km),五里郢桥以上段堤防(8.5km)按设计标准加固,堤顶宽8.0m,超高采用20年一遇洪水位加2.0m或100年一遇洪水位加1.0m的大值,即为20年一遇洪水位加2.0m。萧濉新河右岸堤防五里郢桥以上段(8.5km)为省道202,部分堤段堤顶低于设计标高,拟修筑防浪墙,五里郢桥至陈路口段(10.0km)按设计标准加固,堤防顶宽6.0m,超高采用20年一遇洪水位加1.5m。堤防上穿堤建筑物同时维修加固。

龙岱河:根据龙岱河的状况,在治理措施上,在现有堤防的基础上进行整修、加固、培厚,堤防顶宽6.0m,超高采用20年一遇洪水位加1.5m。

闸河:工程措施是治理闸河右岸城区段堤防岗子闸(44+300)至拖山闸(16+900)段27.4km堤顶宽8.0m,超高采用20年一遇洪水位加2.0m或100年一遇洪水位加1.0m的大值,即为20年一遇洪水位加2.0m。其余堤防堤顶宽度6.0m,超高采用20年一遇洪水位加1.5m;左岸城区段堤防堤顶宽度6.0m,超高采用20年一遇洪水位加1.5m;护坡采用生态草皮护坡型式。

表9  堤防加固主要设计参数

河道

名称

堤段名称

长度

(km)

结构

型式

20年一遇

水位

(m)

100年一遇

水位

(m)

堤顶高程

(m)

堤顶

(m)

防洪

标准

王引河

省界~仲大庄闸左堤

18.68

土堤

34.42~31.81

 

  1. 92~33.31

6

50年一遇

洪碱河

萧相界~洪碱河口

6.5

土堤

35.03~33.86

 

  1. 53~35.36

6

50年一遇

萧濉

新河

西山隧道桥~五里郢左堤

8.5

土堤

33.90~32.91

34.86~33.84

35.90~34.91

8

100年一遇

五里郢~陈路口左堤

10.0

防洪墙

32.91~31.94

33.84~32.39

  1. 91~33.94

 

100年一遇

西山隧道桥~五里郢右堤

8.5

防洪墙

33.90~32.91

 

35.40~34.41

 

50年一遇

五里郢~陈路口右堤

10.0

土堤

32.91~31.94

 

34.41~33.44

6

50年一遇

龙岱河

张庄桥~岱河入口

15.0

土堤

  1. 15~33.32

 

  1. 65~34.82

6

50年一遇

岱河入口~陈路口闸上

14.5

土堤

33.32~31.94

 

  1. 82~33.44

6

50年一遇

闸河

岗子闸~北山闸右堤

15.7

土堤

37.51~34.97

38.47~35.86

39.51~36.97

8

100年一遇

北山闸~拖山闸右堤

11.7

34.97~33.08

35.86~33.92

36.97~35.08

8

100年一遇

拖山闸~姬沟口右堤

4.9

33.08~32.29

33.92~32.99

35.08~34.29

8

100年一遇

岗子闸~北山闸左堤

15.7

土堤

37.51~34.97

 

39.01~36.47

6

50年一遇

北山闸~拖山闸左堤

11.7

34.97~33.08

 

36.47~34.58

6

50年一遇

拖山闸~姬沟口左堤

4.9

33.08~32.29

 

  1. 58~33.79

6

50年一遇

 

3)超标洪水应对措施

根据万分之一航测图,淮北市防御特大洪水临时筑堤堤线方案为:东端自闸河亭子桥处沿永堌~朔里~坡里的公路,至坡里后,向正西方向延长至前罗庄处接高地,堤线全长12.1km。

当淮北市进入汛期,城区洪水预报预警系统24h开启运行。市防指根据雨情、汛情信息报告,通过电视台、电台通知各联网单位做好24h值班工作,并视水位变化情况,按拟定的防洪预案对低于行洪水位的人口和重要物资器材疏散转移。

城市以北利用永堌~朔里~坡里的公路,备足防汛器材和土料,一旦闸河上游堤防出现险情时,在紧急加固闸河堤防的同时,及时组织沿路填筑临时子堰,作为第二道防线,防止洪水进入市区。在必要时,防汛指挥成员按责任分工上岗到位,并组织抢险队参加抗洪,以确保城区的防洪安全。

要加强领导,增强防洪意识,健全机构,强化管理,依法治水,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

2、排水防涝

(1)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雨水系统设计标准:淮北市中心城区雨水设计重现期取P=2年,局部重要地区重现期取P=5年。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本次规划中治涝干沟(内河)及其排涝泵站设计标准统一定为30年一遇。

(2)城市排涝策略

1)城市竖向与人工机械设施相结合

2)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

3)新城区与老城区排涝策略

(a)新城区策略

① 提高雨水排放系统建设标准。

② 合理划定水文单元,科学安排场地竖向、排水走向的涝水行泻通道。

③ 进行水系综合治理,做好水系蓝线和涝水行泄、蓄滞空间的规划控制。

④ 实施低影响开发策略,结合现状重构建设区水文过程。

(b)老城区策略

参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大/小排水系绕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即在现有雨水排除系统的基础上,对“超标降雨”产生的地面漫流、滞留涝水做出妥善安排,重点对易涝区提出解决方案。主要措施包括:

(1)构建内涝防治体系。对不能满足30年一遇的主干沟渠提出改造措施,包括扩建排洪沟渠,安排涝水行泄通道、滞蓄设施等,规划方案与道路、绿地系统建设相协调。

(2)易涝点改造。分析易涝点所处的地形地势和周边排水设施建设情况,结合片区排水设施改造提出主要的易涝点改造方案。

(3)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1)排水体制:本次规划的排水体制确定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老城区截流式合流制应结合城市雨污分流改造,逐步转化为分流制。

淮北老城区沿用截流式的合流制。

2)排水管渠规划

根据《淮北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4~2020)》对城市现状排水能力的评估,对现状不能满足排水标准的管网进行改造,对设计标准偏低的雨水泵站进行改造。

表10  规划改造雨水管道工程量表

现状管网改造管径(mm)

现状管网改造(m)

<600

1000

600-1000

5000

1000-1500

6800

>1500

4900

箱涵

300

合计

18000

表11  规划新建雨水管道工程量表

雨水分区

管径

管长

(km)

萧濉新河及洪碱河雨水分区

d500~3200×2000

73.89

岱河雨水分区

d500~4200×2000

36.28

老濉河雨水分区

d500~3800×2400

38.45

龙河及龙岱河雨水分区

d500~2800×2000

108.41

闸河雨水分区

d500~2800×2000

51.02

王引河雨水分区

d500~2600×2000

121.95

合计

 

430

 

(4)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1)平面与竖向控制

0~10号沟雨水系统为建成的成熟区域,短期内不可能改造,地块内涝风险不能通过调整场地竖向解决,建议通过改造管网系统、扩大涝水行泄通道断面尺寸等方式消除内涝风险。

萧濉新河及洪碱河雨水系统、龙岱河雨水系统、闸河雨水系统等属于开发建设区域,建议在地块开发时复核其竖向标高,竖向高程应不低于周边市政道路路面高程,且高于附近治涝干沟设计洪水位+0.5m。

2)治涝干沟治涝规划

淮北市各雨水分区雨水由管网排入治涝干沟,经治涝干沟和塌陷区调蓄后排入城市外河,淮北市的治涝干沟起到“城市内河”的作用。

本次设计按30年一遇的治涝标准,复核上轮规划确定的治涝干沟流量、断面尺寸、设计洪水位等参数,并根据新的规划范围重新划定治涝干沟的治理范围,治理治涝干沟36条。

3、城市饮用水安全

淮北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比较特殊,除地下水源地外,还有杨庄塌陷区、华家湖的备用水源地,塌陷区水体不同于其他湖库水体(相对封闭),外围汇水很容易对水体水质产生影响。

1、加强水源地保护

江河(含人工渠道)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区一般划分为:

(1)一级保护区:自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2)二级保护区:自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3)准保护区:自二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水源一级环境保护区的水质,适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二级环境保护区的水质,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2、减少管网漏损率

对供水管网加以改造的同时加强对供水管网的管理、维护检修,尽可能减少管网漏损率,本次规划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3、加强湿地保护与建设

全市现有各类湿地面积约11690公顷,分为人工湿地、河流湿地两种类型。其中有6座规模较大的湖泊,即东湖、南湖、中湖、乾隆湖、北湖、朔西湖;河流湿地主要有岱河、龙河、闸河、龙岱河、萧濉新河、王引河、沱河、浍河、澥河等九大河流。

在重要湿地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1)擅自开垦、围垦、填埋等改变湿地用途或者占用湿地;

2)擅自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3)擅自采砂、取土、放牧、烧荒;

4)擅自排放湿地水资源或者修建阻水、排水设施;

5)排放或者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废弃物,或者排放未达标的废水;

6)破坏野生动物繁殖区和栖息地、鱼类洄游通道;

7)毒杀、电杀或者擅自猎捕水鸟及其他野生动物,捡拾、收售动物卵,或者采用灭绝性方式捕捞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

8)擅自采挖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9)未经许可引进外来物种;

4、引水工程

规划加快淮水北调工程建设,为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的各水厂提供双水源保障。

5、应急能力保障

建立水质在线监测及预警系统,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水源的水位、水质、泵站运行数据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将数据及时反馈到监控中心;设立报警系统,使水厂能够根据原水水质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建立全市水质监控信息网络系统,确保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并作为日常水质管理及水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按照突发性水质事件的类别和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建立调度管理中心,保障日常情况下正常供水,事故状态下指挥实施供水系统的各项应急措施。

第二十四条 水资源利用规划

1、水资源需求需测

主城区需水量预测:淮北市主城区规划(2020年)日最高用水量为25万m3/d,2020年全年需水量0.91亿m3,其中工业用水约0.25亿m3

经济开发区需水量预测:淮北市经济开发区规划(2020年)日最高用水量为15万m3/d,2020年全年需水量0.55亿m3,其中工业用水约0.5亿m3

高铁新区需水量预测:高铁新区需水量为4.32万m3/d,2020年全年需水量0.16亿m3

生态需水量预测:至2020年淮北市全年生态需水量约676.7万m3

综合以上生活、生产、生态需水量预测结果,淮北市全市总需水量预测成果见表12。

表12  淮北市总需水量预测成果表  单位:亿m3

水平年

保证率

50%

75%

95%

2020

1.73

1.75

1.77

 

2、城市可供水量

地表水可供水量:

表13  淮北市地表水可供水量计算成果表  单位:亿m3/a

水平年

多年平均

50%

75%

95%

2020

0.639

0.958

0.692

0.477

 

地下水可供水量:

规划区内岩溶水资源总量为29.65万m3/d(1.08亿m3),其中西区岩溶水资源为17.68万m3/d,东区岩溶水资源为11.97万m3/d。

污水处理回用:目前,淮北市已建中水回用工程,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其中向虎山电厂供水4.2万吨/天,向平山电厂供水2万吨/天,合计污水回用工程回用规模为6.2万吨/天,即0.23亿m3/a。

淮水北调工程可供水量:近期多年平均分配至淮北市及濉溪县调水量为1.2亿m3,远期调水量为2.4亿m3

3、水资源配置方案

鉴于目前和规划可利用的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淮水北调工程为淮北市现状和新增工业供水,并逐步置换现状工业挤占的地下水,以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中深层地下水开采的压力。淮水北调工程建成输水后,规划至2020年,淮北城区工业优先利用中水3303万m3,新增工业全部和现状开采地下水的工业用水80%置换为当地和调入的地表水,工业以地下水为水源比重由现状的90%以上下降为20%以下。

表14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表        单位:万m3

规划期限

供水范围

需水量

供水量

岩溶地下水

淮水北调

污水回用

2020(近期)

生活用水

8700

8700

0

0

工业用水

7500

0

5300

2263

生态用水

1600

0

1600

0

 

第二十五条 水环境系统规划

1、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

1)现状点源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淮北市2015年的各行业全年总用水量、现状的污水处理厂规模以及相应的设计出水标准,经分析计算可知2015年淮北市污水处理尾水及污水直排的入河点源污染物排放量中,COD排放量为6840.6吨,NH3-N排放量为680.2吨,SS排放量为3221.5吨,TP排放量为84.1吨,具体见表15。

2)现状面源污染物排放量

采用累积指数法对规划区内的面源污染物产生量进行预测,通过计算分析显示,由径流产生的COD面源污染物为8832.25吨,NH3-N为93.23吨,SS为12919.32吨,TP为27.69吨。

3)现状污染物排放总量

汇总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负荷量,现状2015年规划区内COD、氨氮(NH3-N)、SS和TP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5672.85吨、773.43吨、16140.82吨和111.79吨。

2、污染物防控规划

1)点源污染物控制

污水系统规划:

污水处理厂:根据各片区污水量的分布,同时,考虑到旧城区及城中村短期内难以完全实现分流制改造,以及规划区周边部分村庄污水需接入市政管网,各区污水处理厂规模应考虑这部分污水的处理。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再生水回用及污水收集处理的经济性,按照污水收集及处理的系统性进行污水处理厂规划。

表15  规划主要污水处理厂一览表

编号

污水厂名称

类型

现状污水处理规模

规划污水处理规模

收水范围

1

丁楼污水处理厂

提标改造

12

12

相山污水分区和凤凰山工业园

2

龙湖污水处理厂

扩建

2(土建4)

7

杜集污水分区和龙湖污水分区、杜集经济开发区、朔里镇和石台镇

3

东湖新城污水处理厂

新建

——

1.5

东部新城片区

4

经济开发新区污水处理厂

扩建

1(土建2)

12

烈山污水分区和经济开发新区污水分区、烈山经济开发区

 

污水管网规划:目前,淮北市污水管网建设尚不完善,为了保证远期污水处理厂扩建以后的收水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管网布置方案是针对每个污水分区不同的地形条件,不同的管网铺设外部环境,按照管网布置原则进行的具体分类设计,最终确定每个污水分区的干管走向,管道埋深及管道工程量。

表16  规划污水管网一览表

区域

编号

管径

管长(m)

单价(元)

工程投资(万元)

相山污水分区

1

d500

62250

912

5677.2

2

d600

2410

729

175.689

3

d700

390

910

35.49

4

d800

1000

1023

102.3

5

d800(F型)

6535

3579

2338.877

6

d1000

1770

1300

230.1

7

d1000(F型)

2170

4550

987.35

小计

 

76525

 

9547.006

龙湖污水分区

杜集子分区

1

d500

16385

912

1494.312

2

d600

800

729

58.32

3

d1000

1600

1300

208

4

d1000(F型)

1700

4550

773.5

小计

 

20485

 

2534.132

龙湖子分区

1

d500

40440

912

3688.128

2

d600

720

729

52.488

3

d800(F型)

6350

3579

2272.665

4

d1000

3800

1300

494

5

d1000(F型)

4460

4550

2029.3

6

d1200

3200

1600

512

7

d1200(F型)

4000

5200

2080

小计

 

62970

 

11128.581

东部新城污水分区

1

d500

17760

912

1619.712

2

d800(F型)

2900

3578

1037.62

3

d1000(F型)

2810

4550

1278.55

小计

 

23470

 

3935.882

 

烈山污水分区

1

d500

18750

912

1710

2

d600

460

729

33.534

3

d1000

1800

1300

234

4

d1000(F型)

2600

4550

1183

小计

 

23610

 

3160.534

经济开发新区污水分区

1

d500

81160

912

7401.792

2

d600

5420

729

395.118

3

d800(F型)

1130

3578

404.314

4

d1000

860

1300

111.8

5

d1200

1200

1600

192

6

d1200(F型)

1440

5200

748.8

小计

 

91210

 

9253.824

合计

 

298270

 

39559.959

 

2)面源污染物控制

(a)城市面源污染防控

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方面,针对源头、迁移过程和污染汇控,三管齐下,缓解城市降水径流污染。

在源头控制方面,主要是在源头采用工程性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削减径流量,具体则包括绿屋顶、雨水罐、透水铺装、植被过滤带、植草沟、入渗沟、砂滤池和生物滞留池。通过加强城市地面的绿化促渗,对污水直排口进行截流改造和完善,并通过建设分布式污水处理站,加强分散污染源的治理。

在迁移控制方面,淮北市需要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加强对合流制溢流污水污染控制,雨水管网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

在污染汇控制方面,主要是在分流制雨水管网末端、雨水径流进入受纳水体之前进行径流污染控制,末端处理措施,包括入渗池、滞留池、雨水湿地和滨水缓冲区等。淮北市应加强对区域性的暴雨径流污染汇控制,同时对河流通过构建控污型岸边带系统,加强雨水湿地建设,削减直接入河的面源污染物,同时加强规划区内湖区等景观水体净化与循环,提升城市水环境容量。

(b)农村面源污染削减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治理模式1—截流接管

治理模式2—截流就地处理

治理模式3—庭院式分散处理回用模式

‚ 养殖污染治理:

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

①主城区核心区域②城区居民生活集中区③主河流两岸1000m范围内④养殖规划已划定的禁养区域划为养殖禁养区;禁养区范围以外的其它区域为养殖限养区。

生态型养殖模式推荐

推广生猪养殖的生物发酵垫料零排放环保型养猪模式和猪-沼-果(草、林、菜)等种养结合的生态型养猪模式,实现粪污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养殖场的液体粪污处理推荐采用“厌氧沼气+液肥还田模式”和“厌氧沼气+氧化塘+农田灌溉模式”。

限养区内鸭养殖推广“畜禽-沼-果”、“畜禽-沼-湿地-鱼塘”等生态型养殖模式,实现粪污的资源化和无害化,鸡养殖推广“畜禽-果园”、“畜禽-农田”等养殖模式。粪污治理模式同生猪养殖。

ƒ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治理模式:

近期:“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治理模式。

远期:在近期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过渡到“分类收集-就地处理(资源利用)”和“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相结合的模式。

3、海绵建设污染削减分析

1)规划实施后点源削减分析

根据本次规划,2020年原有的市政集中污水处理厂通过改扩建和提标改造,尾水排放标准均达到一级A的标准,同时根据《淮北市供水专项规划规划(2012-2020)》、《淮北市排水专项规划规划(2013-2020)》和《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供水规模及污水量预测,经分析计算可得2020年淮北市污水处理尾水及污水直排的入河点源污染物排放量中COD、氨氮(NH3-N)、SS、总磷(TP)的排放量,具体情况见表17。

表17  规划2020年污染物排放量(吨)

污染物排放量

COD(t)

NH3-N(t)

SS(t)

TP(t)

改扩建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

5201.3

520.1

1040.3

52

新建污水处理厂

(地表水Ⅴ类)

219

11

54.8

2.2

污染物排放量合计

5420.3

531.1

1095

54.2

现状污染物排放量

6840.6

680.2

3221.5

84.1

与现状相比削减量

1420.3

149.1

2126.5

29.9

削减率(%)

20.8

21.9

66

35.6

 

2)规划实施后面源削减分析

本次规划的设计,采用了海绵设计和低影响开发措施,传统的屋顶部分已经改造成了绿色屋顶,路面也进行了透水铺装等改造,广场和绿地也进行了下沉式改造和海绵设计。通过分析可知,海绵建设对城市面源污染物的削减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对比情况见表18所示。

表18  2020年传统模式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及与规划情景对比

污染物排放量

COD(t)

NH3-N(t)

SS(t)

TP(t)

规划情景

6702.72

76.03

10178.28

23.44

传统模式

8832.25

93.23

12919.32

27.69

规划情形与之相比削减量

2129.53

17.20

2741.04

4.25

削减率

31.8%

22.6%

26.9%

18.1%

 

3)排放达标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规划2020年规划区内COD、氨氮(NH3-N)、SS和TP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2123.02吨、607.13吨、11273.28吨和77.64吨。

若规划期内按照规划建设内容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城市面源污染防控,基本可以控制主要的污染物,使淮北市水环境有所好转,达到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

第二十六条 水生态系统规划

1、城市河道功能区划

结合淮北市现状水系格局,按照河、沟、库、湖在流域和区域中发挥的作用和已有规划中对城市生活提供的服务功能共分为3类:一级河道(区域骨干河道)、二级河道(区域核心河道)、三级河道(区域服务性河道)。

表19  一级河道功能定位表

序号

河道名称

湖库名称

功能定位

1

萧濉新河

——

城市防洪、排涝、输水、生态景观廊道

2

新沱河

——

城市防洪、排涝、输水、生态景观廊道

3

王引河

——

城市防洪、排涝、输水、生态景观廊道

4

龙岱河

——

城市防洪、排涝、生态景观廊道

5

龙河

——

城市防洪、排涝、生态景观廊道

6

闸河

——

城市防洪、排涝、生态景观廊道

 

表20 二级河道(湖库)功能定位表

序号

河道名称

功能定位

湖库名称

功能定位

1

老濉河

排涝、蓄水、亲水空间

东湖

蓄水、生态空间

2

跃进河

排涝、蓄水、亲水空间

中湖

蓄水、生态空间

3

西流河

排涝、蓄水、亲水空间

南湖

蓄水、生态空间

4

东相阳沟

排涝、蓄水、亲水空间

北湖

蓄水、自然生态景观

5

西相阳沟

排涝、蓄水、亲水空间

朔里胡

蓄水、自然生态景观

6

 

 

朔西湖

蓄水、自然生态景观

表21 三级河道(湖库)功能定位表

序号

河道名称

功能定位

序号

河道名称

功能定位

1

丁任沟

排涝、景观

15

龙支沟

排涝、景观

2

黄任沟

排涝、景观

16

蒋台沟

排涝、景观

3

任井沟

排涝、景观

17

友谊沟

排涝、景观

4

刘河沟

排涝、景观

18

宁山沟

排涝、景观

5

铁路南边沟

排涝

19

濉符沟

排涝、景观

6

南湖路沟

排涝

20

石山路边沟

排涝、景观

7

西山河沟

排涝、景观

21

郝邱大沟

排涝、景观

8

西山一沟

排涝、景观

22

邱家沟

排涝、景观

9

西山二沟

排涝、景观

23

万邱沟

排涝、景观

10

高黄沟

排涝、景观

24

况张东沟

排涝、景观

11

土楼沟

排涝、景观

25

任赵沟

排涝、景观

12

安民路沟

排涝、景观

26

平山沟

排涝、景观

13

柳园沟

排涝、景观

27

牛圩东沟

排涝、景观

14

龙湖沟

排涝、景观

 

 

 

 

2、水环境容量总控制

本次过境(流域性)河道的环境容量计算主要依据已批复的《淮北市水功能区划》的相关研究成果,使本规划与其相协调,主要计算成果见下表。

表22  规划区跨境(流域性)河道环境容量计算成果

河道名称

水功能区划

水质目标

环境容量-近期

(t/a)

环境容量-远期

(t/a)

近期

远期

COD

NH3-N

COD

NH3-N

萧濉新河

萧濉新河相山过渡区

Ⅳ类

Ⅲ~Ⅳ类

97.45

4.73

79.91

4.07

萧濉新河濉溪工业用水区

Ⅳ类

Ⅲ~Ⅳ类

198.36

9.78

156.71

7.43

萧濉新河烈山农业用水区

Ⅳ类

Ⅲ~Ⅳ类

364.87

18.29

284.60

13.17

新沱河

新沱河豫皖缓冲区

Ⅳ类

Ⅲ类

98.08

5.05

82.38

4.11

新沱河濉溪烈山农业用水区

Ⅳ类

Ⅲ类

195.52

9.78

156.42

7.68

王引河

王引河豫皖缓冲区

Ⅳ类

Ⅳ类

61.81

3.15

61.81

3.15

王引河濉溪烈山工业用水区

Ⅳ类

Ⅲ类

74.42

3.78

60.66

3.12

闸河

闸河杜集过渡区

Ⅲ类

Ⅲ类

49.51

2.52

49.51

2.52

闸河烈山工业用水区

Ⅳ类

Ⅲ类

75.06

3.78

65.45

3.096

闸河烈山农业用水区

Ⅳ类

Ⅲ类

74.42

3.67

61.18

3.03

龙岱河

龙岱河烈山景观娱乐工业用水区

Ⅳ类

Ⅳ类

128.67

6.31

128.67

6.31

龙河

龙河杜集工业用水过渡区

Ⅳ类

Ⅲ类

77.26

3.78

62.12

3.06

岱河

岱河杜集工业用水过渡区

Ⅳ类

Ⅲ类

76.63

3.69

61.61

2.99

 

考虑城市内河水系近远期的生态补水量,近期城市水系生态补水量为585万m3,远期977万方m3,水质目标考虑近期V类,远期Ⅳ类,具体见下表。

表23  城市内河水系生态需水量方案 单位:(万m3/a)

河道名称

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

近期补水量

远期补水量

老濉河

V类

Ⅳ类

237

396

跃进河

V类

Ⅳ类

102

171

西流河

V类

Ⅳ类

127

212

西相阳沟

V类

Ⅳ类

24

39

东相阳沟

V类

Ⅳ类

95

159

合计

585

977

城市内河水系近远期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成果见下表。

表24  城区内河水系近远期污染物控制量

河道名称

近期水环境容量

远期水环境容量

COD(t/a)

NH3-N(t/a)

COD(t/a)

NH3-N(t/a)

老濉河

132.67

13.27

53.07

5.31

跃进河

57.43

5.74

22.97

2.30

西流河

71.06

7.11

28.42

2.84

西相阳沟

13.22

1.32

5.29

0.53

东相阳沟

53.12

5.31

21.25

2.12

 

3、水资源配置规划

1)生态需水量

表25  过境河道生态需水量方案

河道名称

控制断面

集水面积

(km2

年平均流量

(m3/s)

生态需水量(m3/s)

高方案

中方案

低方案

萧濉新河

符离集闸

2518

2.91

0.87

0.58

0.29

王引河

仲大庄闸

1112

0.45

0.14

0.09

0.045

龙岱河

陈路口闸

415

0.58

0.17

0.12

0.06

闸河

北山闸

324

0.54

0.16

0.11

0.05

 

表26  城市内河水系生态需水量方案 单位:(万m3/a)

河道

名称

景观娱乐需水量W1

生物栖息需水量W2

自净需水量W3

蒸发需水量W4

河道下渗水量W5

最低

需水量

适宜

需水量

老濉河

19

同W1

159

87

131

237

396

跃进河

8

同W1

69

38

57

102

171

西流河

10

同W1

85

47

70

127

212

西相阳沟

2

同W1

16

9

13

24

39

东相阳沟

8

同W1

64

35

52

95

159

龙河

34

同W1

285

156

234

424

710

岱河

29

同W1

240

131

197

357

598

合计

110

同W1

919

502

754

1366

2285

 

2)水资源配置方案

本规划对城市生态用水水源配置总体方向为:以淮水北调来水为城市环境生态用水的常态稳定补给水源,以雨洪资源和疏干排水为相机补充水源。其中近期生态水源以淮水北调来水为主,并相机补充雨洪资源和疏干排水。

表27  淮北城区主要骨干河道雨洪资源利用去向   单位:万m3

过境河道

控制断面

生态

用水量

50%保证率年径流量

雨洪调蓄湖泊

补给区

萧濉新河

黄桥闸

1204

4815

中湖、东湖

城市第一、第二核心区

南沱河

徐楼闸

1135

4540

西湖

西部连通系统

王引河

仲大庄闸

286

1145

西湖、南湖

西部连通系统

龙岱河

陈路口闸

367

1468

朔里湖、东湖、中湖、南湖

城市第一、第二核心区

闸河

北山闸

338

1351

华家湖

华家湖

 

4、水系连通规划

1)城市河湖连通网络总体布局

a)第一核心区河湖连通网络:连通沟通城区跃进河、西流河、东相阳沟、西相阳沟、老濉河等现有河道,并与中湖进行河湖连通,构建城市核心区河湖连通体系。

b)第二核心区河湖连通网络:重点利用朔里湖的生态净化能力,连通龙河、岱河、朔里湖,利用龙湖污水处理厂尾水及雨洪资源,进行河湖连通沟通,连通中湖、西相阳沟等现有河湖,构建城区东北部河湖连通体系。

c)城区河湖连通网络:淮水北调通水至淮北后,规划黄桥闸上连通萧濉新河和南湖,连通南湖和中湖,连通中湖和东湖,进行分级调蓄和净化。连通第一核心区河湖连通网络和第二核心区河湖连通网络,形成城区全面的河湖连通体系。

2)城市第一核心区河湖连通系统

a)淮水北调水通水至淮北后,中湖等湖泊将作为重要的调蓄湖泊。第一核心区的河道与中湖连通进行补水。水流方向为中湖~跃进河~西相阳沟~老濉河和中湖~西流河~老濉河东关闸上,均为由东向西。

b)龙湖污水处理厂尾水补给,水流经约6km管道连通至中湖。第一核心区的河道与中湖连通进行补水,水流方向也为中湖~跃进河~西相阳沟~老濉河和中湖~西流河~老濉河东关闸上,均为由东向西。

 

第一核心区河湖连通体系

3)老濉河连通系统

利用淮水北调水源引水入萧濉新河后,通过萧濉新河侧老濉河渠沟涵引水进入老濉河,满足老濉河生态景观用水需求。

根据城市第一核心区河湖连通系统,连通沟通跃进河、老濉河、西流河、东向阳沟、西向阳沟等现有河道,并与中湖进行河湖连通,形成城市核心区河湖连通体系。规划引排方向均为中湖~跃进河~西相阳沟~老濉河和中湖~西流河~老濉河。

 

老濉河工程布局见图

 

4)城市第二核心区河湖连通系统

a)淮水北调水通水至淮北,中湖、东湖等湖泊将作为重要的调蓄湖泊。可与东湖连通经龙支沟对第二核心区的河道进行补水。水流方向为东湖~北湖~龙支沟,西侧龙支沟~龙河,东侧龙支沟~岱河。远期可考虑连通上游萧濉新河岱河口,水流由岱河经连通河道入朔里湖补给第二核心区。

b)龙湖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2万m3/d(730万m3/年),远期4万m3/d(1460万m3/年),龙湖污水处理厂距朔里湖8.4km,净化处理后作为第二核心区的河道生态水源,水流方向为龙湖污水处理厂至朔里湖,西侧朔里湖~岱河、东侧朔里湖~龙河。

 

第二核心区河湖连通体系

5)城区河湖连通系统

萧濉新河黄桥闸上通过疏浚黄桥沟2.9km至乾隆湖。

南湖片内部连通工程。新建老濉河地下涵连通乾隆湖和相湖(烈山公园)。

相湖和中湖连通工程。新建箱涵2.4km,新开渠道0.8km,疏浚西流河东段1.8km,疏浚东相阳沟2.0km,新建控制闸4座。

中湖内部连通工程。新建岱河、龙河地涵。

中湖和东湖连通工程。新建人民路地涵。

东湖内部连通工程。新建岱河管涵、新湖路管涵。

萧濉新河老濉河口引水工程。萧濉新河淮纺闸上,老濉河口新建引水工程,引萧濉新河水入老濉河,改善老濉河及城区河道水质。

萧濉新河岱河口引水工程。连通萧濉新河和岱河,在上游岱河口引水入城区,改善岱河及城区河道水质。

西部连通体系工程。南北连通王引河与西湖,连通废王引河与王引河,连通废王引河和西湖,连通废王引河、巴河、王引河。

    

淮北市城市河湖连通体系

5、河流、湖泊生态修复

1)河道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

不同河段的生态系统存在不同生态环境问题及对于城市发展功能定位不同,导致修复目标存在差异。根据规划区域内河道不同生态功能要求,分别提出如下生态措施:

a)城区生态修复段

河道和护岸生态化:在外源污染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通过河道水文条件的控制与改善、河道形态的恢复与调整、硬质护岸的生态化改造、河滩湿地的建设、河底地形的改造、等多方面的生境改造措施,恢复与重建河道多样化的河道生境系统,为不同生态习性的动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

本次规划中的水系大部分以现状水系为基础,具备建设生态护岸的条件。根据多样性的设计原则,采用人工与自然结合的方法,规划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态护岸,为各类生物提供栖息地,形成河流生态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山石护岸:石块与石快之间的缝隙不全部用水泥沙浆填塞饱满,尽量形成孔穴。块石背后做硕料反滤层,用泥土填实筑紧,使山石和土岸结合一体。山石缝隙间载植本地植物,进行点缀。

 

山石护岸

木桩护岸(仿木桩护岸):采用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桩,底部削成锥形,打入土后,再开挖边缘土方。形成木桩护岸,木桩高度应错落有致。由于木材局限性,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做仿木处理,“桩”之间有足够的空隙形成鱼巢,后背填卵石、硕料、细砂作为反滤层。

 

木桩护岸

条石护岸:采用经粗加工的花岗石等石材,条石与条石之间不是紧密连接,摆放错落有致,体现自然、美观,中间夹土绿化。

条石护岸

种植槽护岸:单调的矩形护岸容易使河流产生压抑和狭长的感觉,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种植槽,埴栽水生植物,与攀藤类的种植相呼应,从而在色彩上产生变化,使较为呆板的直岸具有生命力。

表28  城区生态修复段生态治理措施

措  施

内  容

河道蜿蜒化

近期实现生境多样化,水体调活,远期淮水北调后形成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

建立人工湿地

近期建设人工浅滩湿地,净化水质,远期形成良好的景观美化区

生态清淤

清除淤积的污染底泥,控制内源污染

河滨缓冲带建立

缓解和控制外源污染物流入河道

土壤生物工程护坡

对护岸进行固定,防止水体流失,形成生态净化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美化景观

水生生物修复

引入土著种水生生物来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b)城区生态建设段

城区生态建设段为老濉河渠沟涵至南三桥。主要生态功能要求为河滨生态屏障、水质的净化、生态景观。

表29  城区生态修复段生态治理措施

措施

内容

河道蜿蜒化

实现生境多样化,水体调活,形成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

硬质护岸改造

近期实现硬质护岸柔化,远期用生态护坡取代浆砌立石护岸。

人工净化湿地

近期对老濉河补水进行净化,远期维持和净化淮水北调水体。

生物接触氧化

近期对老濉河补水进行净化,远期维持和净化淮水北调水体,逐步建立潜流湿地。

生态清淤

清除淤积的污染底泥,控制内源污染

水生生物修复

近期通过引种建立水生生态系统,远期实现水生生态系统的自行演替。

 

c)郊区近自然段

郊区近自然段为龙岱河,萧濉新河的洪碱河汇入处至龙岱河交汇处,岱河的北外环至001县道处等河道。

表30  郊区近自然段生态治理措施

措施

内容

闸前生态系统建设

近期净化闸前水质,修复生态系统,远期保证淮水北调水质

强化净化组合湿地

近期构建人工湿地,净化水体,远期保障水体连通水质

河滨缓冲带建立

缓解和控制外源污染物流入河道

河道蜿蜒化

实现生境多样化,水体调活,形成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

土壤生物工程护坡

对护岸进行固定,防止水体流失,形成生态净化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美化景观

水生生物修复

近期修复水生生态系统,远期净化淮水北调水体,保障水质

d)郊区自然段

郊区自然段为王引河、南沱河、龙河、闸河、萧濉新河的龙岱河交汇处至花园村等河道,主要措施如下:

表31  郊区近自然段生态治理措施

措施

内容

闸前生态系统建设

近期净化闸前水质,修复生态系统,远期保证华家湖引水水质,净化朔里湖出水

强化净化组合湿地

近期构建人工湿地,净化水体,远期净化水体保障对华家湖补水水质

河滨缓冲带建立

近期缓解和控制外源污染物流入河道,远期保障对华家湖补水和淮水北调水体水质

水生生物修复

近期修复水生生态系统,远期保障对华家湖补水和淮水北调水体水质

 

2)湖泊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

a)华家湖:华家湖生态功能要求为备用水源保护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根据华家湖的生态功能要求,生态修复措施为设置前置库,对闸河来水进行预处理;建立湖滨缓冲带,拦截入湖外来污染物;对混凝土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在库区中进行水生生物修复。

b)朔里湖:根据朔里湖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设置前置库,对龙河和岱河河水进行前置处理;设立湖滨缓冲带,拦截入湖污染物;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净化水质。

c)南湖:根据南湖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建立湖滨缓冲带,拦截入湖污染物;建立强化净化组合湿地,净化水体,远期作为南湖与龙岱河水体互补的水质净化保障;利用水生生物修复和提高水生生态系统。

d)烈山湖:根据烈山湖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建立湖滨缓冲带,拦截入湖污染物;在库区中进行水生生物修复。

e)东湖:根据东湖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对湖泊形态进行构建,丰富生境多样性,提供建立浅滩湿地的条件,远期建立浅滩湿地,净化龙岱河来水;建立湖滨缓冲带,拦截入湖污染物;利用水生生物修复水生生态系统,净化和维护水体水质。

f)中湖:根据中湖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对湖泊形态进行构建丰富生境多样性,提供建立浅滩湿地的条件,远期建立浅滩湿地,净化雨洪和龙岱河过水;建立雨洪调蓄池,拦蓄地表径流,缓解水资源紧缺,净化水质;建立浅滩湿地,净化水体,远期形成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优美的湿地景观。

g)北湖:根据北湖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建立湖滨缓冲带,拦截入湖污染物;建立浅滩湿地,净化水体,形成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优美的湿地景观。

h)西湖:根据西湖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利用生物操纵技术控制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建立湖滨缓冲带,拦截入湖污染物;利用水生生物修复水生生态系统,远期维护淮水北调水体水质。并在一定条件下作为翟桥水厂的备用水源地进行保护和利用。

6、工程项目

1)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a)城区生态修复段

表32  城区生态修复段工程项目

河道

位置

措施

规模

老濉河

南三桥-萧濉新河交汇处

河道蜿蜒化

4.55km

生态清淤

18万m3

河滨缓冲带建立

5-10m

水生生物修复

4.55km

南三桥-铁路

土壤生物工程护坡

3.2km

西流河

全段

河道蜿蜒化

5.11km

水生生物修复

5.11km

濉溪烈山相山界-龙岱河

人工湿地

3万m2

河滨缓冲带建立

5-10m

老濉河-濉溪烈山相山界

生态清淤

3万m3

土壤生物工程护坡

1.98km

跃进河

全段

河道蜿蜒化

3.49km

生态清淤

3.5万m3

土壤生物工程护坡

3.49km

水生生物修复

3.49km

 

表33  城区生态建设段工程项目

河道

位置

措施

规模

老濉河

渠沟涵-南三桥

河道蜿蜒化

6.21km

硬质护岸改造

6.21km

生态清淤

25万m3

水生生物修复

6.21km

渠沟涵-西相阳沟

人工净化湿地

3.5万m2

生物接触氧化

7000m2

 

表34  郊区近自然段工程项目

河道

位置

措施

规模

萧濉新河

淮纺闸

闸前生态系统建设

1.8万m2

黄桥闸

1.8万m2

黄桥闸处

强化净化组合湿地

1.8万m2

洪碱河汇入处-龙岱河交汇处

河滨缓冲带建立

5-10m

洪碱河交汇处-202省道

水生生物修复

7.88km

河道蜿蜒化

7.88km

土壤生物工程护坡

7.88km

岱河

高岳闸

闸前生态系统建设

1.5万m2

北外环-001县道

河滨缓冲带建立

5-10m

001县道-龙岱河汇入处

水生生物修复

5.03km

龙岱河

南湖闸

闸前生态系统建设

1.5万m2

青龙山闸

1.2万m2

南湖闸处

强化净化组合湿地

1.5万m2

全河段

河滨缓冲带建立

5-10m

龙、岱河交汇处-101省道

水生生物修复

6.69km

河道蜿蜒化

6.69km

土壤生物工程护坡

6.69km

 

35  郊区自然段工程项目

河道

位置

措施

规模

闸河

北山闸

闸前生态系统建设

1.5万m2

拖山闸

9000m2

团结闸

9000m2

引闸入华渠道

强化净化组合湿地

1.5万m2

007县道-沱河路

河滨缓冲带建立

10-15m

水生生物修复

9.26km

龙河

童台闸

闸前生态系统建设

9000m2

王引河

仲大庄闸-北沱河

河滨缓冲带建立

5-10m

 

仲大庄闸-县城与濉溪经开区界

水生生物修复

2.74km

 

2)湖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表36  湖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湖泊

措施

规模

湖泊

措施

规模

华家湖

设置前置库

10万m2

东湖

湖泊形态构建

全湖

湖滨缓冲带

10-15米

水生生物修复

全湖

生态护坡

全湖

湖滨缓冲带

5-10米

水生生物修复

全湖

浅滩湿地

10000 m2

朔里湖

设置前置库

26万m2

中湖

湖泊形态构建

全湖

人工湿地

35万m2

雨洪调蓄池

100000 m2

湖滨缓冲带

5-10米

湖滨缓冲带

5-10米

南湖

湖滨缓冲带

5-10米

浅滩湿地

20000 m2

强化净化组合湿地

1.5万m2

北湖

湖滨缓冲带

5-10米

水生生物修复

全湖

浅滩湿地

5000m2

修复水生生态系统

全湖

西湖

生物操纵技术

全湖

烈山湖

湖滨缓冲带

5-10米

湖滨缓冲带

5-10米

水生生物修复

全湖

水生生物修复

全湖

 

 

第七章 相关规划衔接

第二十七条 淮北市总体规划

为了更好的落实淮北市海绵城市建设,在下一步的总规修编中,结合本次规划,对新一轮的总规有如下几点建议:

1)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70%、径流污染物控制率不小于45%、内涝防治目标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等内容,并作为强制性指标,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应达到目标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应达到目标要求。

2)保护淮北水生态敏感区,将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限建区范围。如:北湖、东湖、南湖、中湖等。

3)合理控制各类用地不透水面积;

4)合理控制地表径流;

5)明确海绵城市策略和东部新城为近期重点建设区域。

第二十八条 城市水系专项规划

目前淮北市尚未编制水系专项规划,应加紧开展城市水系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本次对水系专项规划的反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淮北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城市水域、岸线、滨水区,明确水系保护范围;

2)保持城市水系结构的完整性;

3)优化水域、岸线、滨水区及周边绿地布局,明确海绵城市控制指标。

第二十九条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1、目标和指标的衔接

规划目标: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同时结合城市污水管网、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城市湿地公园等,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水质等功能。

规划指标:将绿地的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纳入绿地系统指标体系,要求绿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

2、不同绿地的低影响开发策略

(1)公园绿地:采用下沉式绿地,路面广场铺装采用透水铺装。

1)综合公园:结合水景营造需求,通过设置植草沟、调蓄水塘、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汇水分区雨水的收集和调蓄。在水体交界处的关键位置增加人工湿地等净化设施,保证水质长期稳定。

2)社区公园与街头绿地:以滞留、渗透为主导,部分兼顾周边地块和道路的径流控制。渗透自身雨水的同时承接周边街道地表径流。位于城市低洼区域、泛滥河道周边等径流汇集末端位置的绿地,可加入人工湿地、调节水塘等多功能调蓄设施,提高应对较大强度暴雨产生的径流。

3)专类公园:以较完善的低影响措施为主,结合专类需求进行整合。在建的植物园应整合景观与径流控制设施,将人工湿地、调蓄水塘作为水生植物展示园,雨水花园、植草沟等适宜展示部分宿根花卉及蕨类植物,控制雨水径流的同时传达径流控制理念。

4)带状公园:场地特征适宜应用草皮沟渠、干植草沟等传输设施,对街道径流进行二次处理。滨水带状公园应结合河网水系,发挥重要的防洪排涝功能以及水质净化功能,以减轻暴雨时期河网水系超负荷的雨洪流量以及减少溢流污水入河量

(2)附属绿地

1)地块内的附属绿地:在地块开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现有的自然地貌特征,保留现状排水系统,同时结合雨水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以渗、滞、蓄为主的低影响设施进行雨水径流控制。

2)地块外的附属绿地:除消纳自身一部分雨水外主要起转输雨水的作用,同时还应保证城市道路绿地率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要求;道路绿地与道路在竖向上相协调,保证道路上的雨水能够顺利进入绿化带;低影响绿化带与雨水管线相协调,保证超标雨水能够顺利排入管道防止内涝发生。

(3)生产防护绿地:不做低影响开发的指标要求。

(4)其他绿地:重点对对郊野公园和湿地两类其他绿地进行海绵化建设指导。

1)郊野公园应保证自身雨水排放的畅通,防止山洪对城市安全产生影响,考虑利用调蓄池等雨水调蓄设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环境,缓解郊野公园用水不便的问题。

2)湿地公园承接周边城市区域的地表径流并改善水质。可通过管网设施将周边不透水地表产生的污染径流引入公园内,在人工湿地中对其进行逐步净化,处理后排放至下游水体,减轻初期雨水径流对城市内河的污染。

第三十条 城市道路系统专项规划

1、推广应用道路透水铺装

首先考虑透水铺装在路边停车带和人行道的采用,有条件的区域机动车道也可采用透水沥青。小区道路路面宜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路面设计应满足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表37 透水铺装类型与道路类别衔接关系表

透水铺装类型

结构特点

适用路面类别

交通条件

透水混凝土路面

透水混凝土面层、找平层以及基层、垫层以及土基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小型车辆停车场、组团级住宅路面

仅供行人和非机动车及小型机动车

透水沥青路面

透水沥青面层、下封层、基层以及土基

机动车道

可供大型车辆

透水砖,嵌草砖

透水砖面层、找平层、透水基层、透水底基层和土基

人行道、路边停车位

仅供行人和停车

 

2、调整道路排水方式

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3、道路径流与红线外海绵设施相统筹

当道路红线外为不透水区域时,根据路面与周边区域的竖向关系,将不透水区域的径流尽量汇入红线内的海绵设施。

当道路红线外存在开放式绿地时,应根据坡向将红线内、外径流尽量汇入开放空间的雨水设施内进行滞留与净化。

当道路濒临河道时,为防止水体污染及河道冲蚀,宜在道路与河道之间设置植被缓冲带、雨水塘等措施,控制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

4、调整、优化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在满足同等道路功能的前提下,其横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需求,优先选用含绿化带的横断面形式。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坡度,充分考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便于雨水径流汇入。

路缘石开口方式设计:路缘石豁口处应局部下凹以提高设施进水条件,进水口的开口宽度、设置间距应根据道路竖向坡度调整,进水口处应设置防冲刷设施。

5、调整与控制道路竖向满足排水防涝要求

城市道路坡向应与雨水管涵水流方向一致,必须进行路段调坡时,调坡深度不应超过0.15米。

沿河道路的高程需根据设计频率水位和波浪侵袭高度加安全超高来确定,波浪侵袭高度按公式计算值或以实际观测值为依据;安全超高视构筑级别和筑堤材料而定,一般取值0.4~1.0米。

用地地块内的地面高程应按该地块的重要性和区域地形条件确定,重要项目的地面高程应高于相临道路最低处0.45米以上,一般项目的地面高程应高于相临道路最低处0.3米以上。

地下设施的入口高程必须高于周边地面高程,车行入口高程应高于周边地面0.2米以上,人行入口高程应高于周边地面0.45米以上。

6、道路设计与大排水系统相协调

道路设计时充分考虑超标雨水的排放需求,通过竖向以及道路交叉口细部设计,使超出雨水管渠排放能力的雨水径流可以通过路面有组织的排放,在道路与水系相交处,预留超标雨水侧排入水系的开口,作为排水终端。

7、道路绿地树种和植物选择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第三十一条 排水防涝规划

(1)近期规划里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分解为单位面积的控制指标,通过指标控制和建设项目的规划管控使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目标要求。

(2)雨水径流污梁控制主要通过源头控制、中途和末端蓄排以及末端治理技术来实现。源头控制根据悬浮物(SS)等径流污染物控制要求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中途调蓄措施结合河道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沿河实施截污工程的同时,在河口处建造雨水调蓄池,近期控制污染,远期分流改造后可作为调蓄池用。末端治理技术,主要是指用在分流制雨水管网末端、雨水径流进入受纳水体之前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3)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对雨水径流的渗透、调蓄、净化等作用,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系统同步规划设计。

(4)淮北市雨水资源利用替代城市杂用水不低于10%。

(5)城市污水回用率不小于42%。主要用于景观、娱乐用水,园林绿化、浇洒道路,洗车用水和冲厕用水。

第三十二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确定海绵城市能否真正建成的关键。控规应协调相关专业规划,通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等方法,分解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中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及要求,具体要点如下:

1)明确各地块的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

2)合理组织地表径流;

3)统筹落实和衔接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

4)提高地块兼容混合度,提倡紧凑城市发展模式;

5)条件成熟地区或近期出让地块,提出引导性海绵城市的分解目标。

第三十三条 园林绿地建设

1、海绵城市绿地的一般规定

1)绿地的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经济、适用性,依据区域的地形地貌、水文水系、径流现状等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确定雨水“渗、滞、蓄、净、用、排”设施。

2)绿地的海绵性设计应优先使用简单、非结构性、低成本的海绵设施;不同海绵设施应符合场地整体景观设计,并应与总平面、竖向、建筑、道路相协调。

3)绿地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海绵设施的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雨水调蓄设施的规模、位置,竖向设计和相关措施等内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海绵性设计说明、竖向设计和海绵设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4)在下凹式绿地的汇水区入口和坡度较大的植被缓冲带边缘,应设置隔离纺织层、种植固土植被、及时添加覆盖物等措施固定绿地内土壤。

5)对于有污染的道路、停车场等周边的绿地,可在下凹式绿地的汇水区入口之前设置过滤型植草沟或前置塘。

6)城市绿地中湿塘、雨水湿地等大型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和预警系统,保证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撤离,避免事故的发生。

2、绿地的海绵性设计

绿地的海绵性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整体分析。分析建设区域绿地、水面、广场等用地类型和比例,场地的降雨特性、土壤蓄水特性、植物群落特征、径流量、污染物含量等。

2)指标测算。计算建设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确定与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的差距。

3)技术选择和规模确定。选择相应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确定技术措施的数量和规模。核算下凹式绿地率、污染物削减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等。

4)方案设计。根据确定的技术措施和计算的设施量,进行总体设计和设施布置,形成设计方案。

5)复核优化。对照指标,判断测算和设施量是否存在偏差。

6)设计设施。按照完善后的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内容和规模,进行技术设计和实施,提出控制要求和措施保障实施。

另外,应根据绿地类型和周边用地性质,确定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规模和技术组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组合系统中各类设施的适用性应符合场地的土壤渗透性、地下水位、地形坡度、空间条件等实际情况。

2)组合系统中各类设施的主要功能与规划目标相对应。

3)在满足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应考虑组合模式中各类设施的总成本最低,并综合考虑设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公园绿地、街道绿地应选择雨水“渗、蓄、净、用”的海绵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园绿地海绵城市建设雨水系统设计应符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相关规定,并应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45%的要求。

2)面积大于2ha的绿地,水面率应不小于10%,径流污染较严重的绿地,在面积允许的前提下,应设置湿塘或人工湿地等设施。

3)雨水利用应以入渗和景观水体补水与净化回用为主,避免建设维护费用高的净化设施。

4)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应根据设施水文条件、径流雨水水质进行选择,宜选用耐涝、耐旱、耐污染能力强的乡土植物。

绿地中道路和硬化铺装的周围应设置雨水花园,植草沟、生态树池、下凹式绿地等设施,消纳雨水径流,其场地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绿地的地形设计应保证硬化铺装的汇水区标高高于下凹式绿地,雨水径流通过地表坡度汇集到过滤设施或转输设施中,然后进入下凹式绿地。

2)若绿地道路的边缘与绿地齐平,且雨水污染物含量较低,雨水径流可以分散式进入下凹式绿地;若绿地道路比周围绿地高,则可在汇水区周围的道路侧石上设置宽度为20~30cm的排水口,地表径流可通过排水口汇水过滤设施或转输设施中,进而流入下凹式绿地。

3)雨水溢流口的设计高程应高于下凹式绿地的设计高程且低于地表的高程。蓄排水设施底部与当地的地下水季节性高水位的距离应大于1m。

第三十四条 道路交通

1、海绵道路建设要点

在淮北市针对干路和支路,同时推进道路的海绵化建设,循序渐进建设海绵道路。

(1)为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标准执行。

(2)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

(3)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4)规划作为超标雨水径流行泄通道的城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设计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并与区域整体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

(5)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也可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设计调蓄设施。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保证上下游排水系统的顺畅。

(6)城市道路绿化带内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径流雨水下渗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坏。

(7)城市道路经过或穿越水源保护区时,应在道路两侧或雨水管渠下游设计雨水应急处理及储存设施。

(8)道路径流雨水进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前,应利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对进入绿地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

(9)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2、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1)透水铺装路面

透水铺装路面宜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沥青路面、透水砖路面。透水铺装下要设置≥150mm的透水垫层,透水垫层孔隙率≥2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沥青路面适用于新建城镇轻荷载道路、园林中的轻型荷载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透水砖路面适用于人行步道、广场、停车场、步行街等。具备透水地质要求的新建(含改、扩建)人行步道、城市广场、步行街、自行车道应采用透水铺装路面,且透水铺装率不宜小于70%。半透水路面结构设计时应满足路面结构内排水顺畅。全透水路面结构设计时应特别考虑土基渗透性和荷载大小,当土基渗透系数K<7x10-5cm/s,应在土基中设置排水盲沟(管),排水盲沟(管)应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并有防倒流措施。透水铺装路面横坡宜采用1.0%~1.5%。当路面雨水没有条件利用绿地入渗时,宜铺装透水地面或设置渗透管沟、入渗井。透水铺装地面不宜接纳客地雨水。透水铺装路面结构应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透水路面结构应因地制宜、便于施。

2)透水人行道建设

透水人行道结构包括面层、找平层、基层和垫层。面层选用6cm厚透水砖,找平层采用3cm厚中粗砂,找平层与基层中间设置一道透水土工布,防止找平层的粗砂随雨水进入基层,堵塞基层,基层选用15cm厚透水混凝土、15cm厚级配碎石。

3)减少路缘石使用

①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可根据道路使用管理的现实需要设置路缘石;②慢行系统中沥青路面与透水砖路面之间,从便于日后维修的实用需要出发,可视情况使用路缘石进行必要的区隔;③一般广场、道路与周边绿地之间的过渡,一般不设路缘石,使雨水能够顺畅入渗绿地。特殊情况确有必要设置路缘石,应按有关规定向规划、市政园林等部门专门提出报审。

4)道路绿化建设

在道路两侧布置较宽的绿化带,增加生物滞留,绿化带高度一般低于路面0.15-0.2m,内设低影响排水设施。道路断面优化建议:①有条件的道路将绿化带宽度控制在3米及以上,并做成下凹渗水绿带;②取消树池及道路两侧绿带路缘石,进行下凹设计;③加强线型雨水口设计,道路边沟设计。

a)下沉式机非隔离带绿化

把以往设置在快车道边的雨水口挪进机非隔离带中,改为溢流口。在路缘石上开孔,让雨水进入机非隔离带。

b)下沉式树池带

改变以往单个树坑的方式,把4-5个树坑连成一个树池带,以增大需水能力。

树池带基本按15米标准建设,增加雨水收集量。树池带下沉20cm,当树池带中的蓄水深度>20cm时,通过溢流口进入雨水管道。

b)植草沟

在人行道单侧或两侧修建植草沟,主要采用“渗、蓄、排”等措施,收集路面雨水,并起到净化和减少污染的作用。

5)雨水集蓄利用

a)绿化带雨水存蓄利用

人行道侧有路侧绿化带的,可以按照绿化带降低收集雨水的方式处理,并设置渗沟与底层渗水层连接。所有道路绿化带在改造中土方低于路缘石1-2厘米。

b)地下蓄水池

结合道路景观绿化,在适宜地段修建地下蓄水池,用于旱时取水喷灌。也可以作为城市环卫用水,给洒水车补充水源。

3、海绵道路安全要求

易积水路段可利用道路周边洼地与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建设调蓄设施,并与市政管线相贯通。下穿立交段进行内涝风险控制,排水形式采用泵站排水与调蓄相结合的方式。城市径流雨水行泄通道及易发生内涝的道路、下沉式立交桥区等区域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调蓄设施,配建警示标志及必要的预警系统。城市道路绿化带内低影响开发设施采取必要的侧向防渗措施,并满足《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中相关要求。对于底部不适宜下渗的路段,还应采取底部防渗措施。

 

第八章  海绵城市近期目标与建设重点

第三十五条 近期建设目标

淮北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近期建设的战略目标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海绵城市要求。其中分类指标包括:

水生态方面: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生态岸线恢复比例应达到30%以上;建成区热岛效应有所缓解。

水环境方面:确定到2020年,城市河道、水系环境质量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体水质要求;黑臭水体≤10%;

水安全方面:到2020年,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标率应达到30年一遇。

水资源方面:到2020年,淮北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42%,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5%。

第三十六条 近期建设重点区域

结合淮北市情况,东部新城分区为近期重点建设区域,东部新城分区规划建设面积21.3km2,径流总量控制率76%;满足到2020年20%的面积(20km2)达到70%控制率的要求。

满足到2020年20%的面积达到70%控制率的要求,东部新城分区需完成的海绵城市措施工程量如下表所示:

表38  至2020年东部新城分区建设计划

面积

类型

屋面绿化

(ha)

下凹绿地

(ha)

透水铺装

(ha)

调蓄容积

(万方)

91.01

254.87

150.54

19.29

投资(万元)

16742.05

64272.395

110376.775

64546.03

另外,该分区部分沟渠排涝标准低,雨水、污水系统不完善,河道水质较差,为了解决水安全、水环境问题尚需完善雨、污水管网、河道综合治理及排涝泵站工程。

表39  东部新城分区近期建设计划

类别

规格

工程量

投资

(万元)

水安全

雨水工程

d500~2.5x2m

32km

5799

宁山沟泵站

14.9m3/s

1座

3000

梧桐大道泵站

33m3/s

1座

4900

闸河堤防提标改造

——

8.4km

1980

水环境

宁王沟黑臭整治

——

2.47km

2700

污水工程

d500

13.3km

1219

公园建设

花山公园

85.17ha

下凹式绿地31.9ha,透水铺装8.5ha

2960

朱山公园

47.5ha

下凹式绿地17.8ha,透水铺装4.8ha

1651

 

第三十七条 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

1污染防控工程

1)老城区分流改造

本次规划工程总工程量为:

污水规划包括新建及改建污水管道总长约为49km;

雨水规划包括新建及改建污水管道总长约为16.56km。

项目工程总投资为:9837.2万元。

40  工程量一览表

片区

管径

管长km

管材

施工方式

投资估算

(万元)

一、污水工程量

d400~d500

18.2

HDPE、PE

开挖施工

436.5

d400

5.6

PE

拉管施工

980

d500

2.7

PE

拉管施工

513

二、雨水工程量

d400

0.86

HDPE

开挖施工

37.8

d600

1.2

钢筋砼

开挖施工

79.2

d800

1.11

钢筋砼

开挖施工

89.6

d1000

0.72

钢筋砼

开挖施工

72

d1200

0.74

钢筋砼

开挖施工

98.7

d1400

0.67

钢筋砼

开挖施工

116.6

d1500

0.12

钢筋砼

开挖施工

24.3

d1600

0.2

钢筋砼

开挖施工

43.4

2.0m×1.5m

0.75

钢筋砼

开挖施工

337.5

 

一、污水工程量

d400

19.5

PE

拉管施工

3412.5

d500

4.7

PE

拉管施工

893

d800

1.3

“F”型钢承口

顶管施工

286

二、雨水工程

d400

0.72

HDPE

开挖施工

31.7

d600

2.06

钢筋砼

开挖施工

136

d800

1.12

钢筋砼

开挖施工

90.4

d1000

0.5

钢筋砼

开挖施工

50

一、污水工程量

d400

2.8

PE

拉管施工

499

d500

1.5

HDPE

开挖施工

78

d500

1.0

PE

拉管施工

190

二、雨水工程

d400

0.36

HDPE

开挖施工

15.8

d600

1.32

钢筋砼

开挖施工

87.1

d800

1.9

钢筋砼

开挖施工

153.3

d1000

1.06

钢筋砼

开挖施工

106

d1200

0.64

钢筋砼

开挖施工

85.4

d1400

0.31

钢筋砼

开挖施工

54

d1500

0.2

钢筋砼

开挖施工

40.4

总计

9837.2

 

2)污水系统建设

近期新建污水管道长度81.32km,管径为d500~d1200;新建污水泵站10座,总规模32万t/d;新建污水处理厂两座。工程总投资56367.36万元。污水建设工程量和投资详见下表49。

41  污水近期建设工程量及投资表

污水管道

备注

编号

管径

管长(m)

单价(元)

投资估算(万元)

 

1

d500

39620

912

3613.344

 

2

d600

320

729

23.328

 

3

d800(F型)

13600

3579

4867.44

 

4

d1000

3700

1300

481

 

5

d1000(F型)

11740

4550

5341.7

 

6

d1200

1200

1600

192

 

7

d1200(F型)

1440

5200

748.8

 

8

DN300

3800

600

228

 

9

DN400

5900

800

472

 

小计

81320

 

15967.612

 

污水泵站

 

序号

名称

规模(万吨/天)

单位(座)

工程投资(万元)

备注

1

龙山南路污水泵站

1

1

400

在建

2

杜集污水泵站

2

1

600

 

3

杨河路污水泵站

4

1

1000

 

4

北外环污水泵站

5

1

1200

 

5

龙湖污水泵站

5

1

1200

 

6

开渠路污水泵站

6

1

1400

 

7

长山路污水泵站

1

1

400

在建

8

烈青路污水泵站

2

1

600

在建

9

纬三路污水泵站

4.5

1

1100

在建

10

青谷路污水泵站

1.5

1

500

在建

小计

32

 

8400

 

污水处理厂

 

序号

名称

规模(万吨/天)

一期(万吨/天)

工程投资(万元)

备注

1

龙湖污水处理厂

7

4

8000

扩建

2

经济开发新区污水处理厂

13.5

2

24000

扩建

小计

20.5

 

32000

 

合计

56367.612

 

 

2、生态水系工程

本规划针对河道存在的问题,结合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对相阳沟、跃进河等八条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主要采取技术措施及投资见表50。

表42  淮北市生态水系整治工程投资估算表

序号

名称

所在街道

整治范围

长度(km)

投资估算(万元)

1

相阳沟

相山区

人民路~老濉河

2.8

1577

2

跃进河

相山区

东相阳沟~相阳沟

4.4

5132

3

老濉河

相山区

渠沟涵~萧濉新河

10.76

31789.02

4

东相阳沟

相山区

余庄社区~龙岱河

6

3606

5

西流河

相山区

老濉河~东相阳沟

4.74

13562

6

宁王沟

烈山区

淮北师范大学~闸河

2.47

1500

7

龙岱河

烈山区

龙、岱河交口~青龙山火车站

10.69

22946

8

龙支河

开发区

开渠东路~龙湖

1.3

2159

合计

35.55

58982

 

3、排水防涝工程

近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改造雨水管道总长11.2km、新建雨水管道总长308km、改造立交泵站9座、新建雨水泵站2座、改造排涝泵站2座、新建排涝泵站14座、新建大型涝水行泄通道1.09km、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94.72km等。

表43  现状管网泵站改造

现状管网改造(性质不变)

泵站改造

现状管网改造

管径(mm)

现状管网

改造(km)

管网改造单价

(万元/km)

管网改造投资

(万元)

改造泵站数量(个)

新增流量(m³/s)

泵站改造投资(万元)

<600

0.7

70

49

龙湖沟排涝泵站

9.12

1824

600-1000

3.6

95

342

丁任沟排涝泵站

8.6

1720

1000-1500

4.2

180

756

小计

17.72

3544

>1500

2.4

280

672

改造泵站数量(个)

新增流量(m³/h)

泵站改造投资(万元)

箱涵

0.3

950

950

东岗楼立交泵站等9座立交泵站

33900

13884

合计

11.2

 

2104

合计

 

17428

 

表44  规划新建排水管渠

现状人口(万人)

5年内新增人口(万人)

5年内新增

用地面积(km2

新建雨水管网管径(mm)

新建雨水管网总长度(km)

新建雨水管渠单价(万元/km)

新建雨水管网投资(万元)

66

20

21

<600

29

70

2030

600≤d≤1000

106

95

10070

1000<d≤1500

88.5

180

15930

>1500

75

280

21000

箱涵(2.0m×1.8m~3.8m×2.4m)

9.5

950

9025

合计

308

 

58055

 

表45  规划新建雨水、排涝泵站

泵站名称

泵站类型

泵站位置

设计流量(m3/s)

设计重现期(年)

汇水区面积(km2

泵站投资(万元)

黄桥泵站

排涝泵站

老濉河入萧濉新河口

51.3

30

54

7700

东相阳沟泵站

排涝泵站

东相阳沟入龙岱河口

14.8

30

20.78

3000

西山河沟泵站

排涝泵站

西山河沟入岱河口

7.15

30

4.29

1400

西山一沟泵站

排涝泵站

西山一沟入岱河口

2.27

30

1.22

500

黄任沟泵站

排涝泵站

黄任沟入萧濉新河口

4.87

30

2.63

1000

任井沟泵站

排涝泵站

任井沟入萧濉新河口

2.45

30

1.28

500

安民路沟泵站

排涝泵站

安民路沟入龙河口

  1. 7

30

16

3700

土楼沟泵站

排涝泵站

土楼沟入岱河口

7.56

30

13.36

1500

蒋台沟泵站

排涝泵站

蒋台沟入龙河口

7.7

30

4.62

1500

友谊沟泵站

排涝泵站

友谊沟入龙岱河口

5.17

30

2.72

1000

宁山沟泵站

排涝泵站

宁山沟入闸河口

14.9

30

8.4

3000

刘河沟泵站

排涝泵站

刘河沟入洪碱河口

21.1

30

11.33

3200

濉符大沟泵站

排涝泵站

濉符大沟入闸河口

8.8

30

4.57

1700

新北沱河泵站

排涝泵站

新北沱河入萧濉新河口

94.7

30

58.11

11000

栗苑路泵站

雨水泵站

栗苑路与岱河交口

12

2

1.5

2400

梧桐大道泵站

雨水泵站

梧桐大道与新蔡路交口

33

2

4

4900

合计

 

 

312.47

 

 

48000

 

表46  规划新建城市大型涝水行泄通道

城市大型涝水行泄通道

起止点

长度(km)

规划底宽(m)

投资

(万元)

长山路沟

跃进河~西流河

2.3

9

2990

南湖路沟箱涵

南黎路~跃进河

0.30

6

390

安民沟

东湖路沟~龙河

3.4

6

4420

任赵沟

郝邱大沟~牛圩东沟

0.8

6~7

1040

万邱沟

澥河路~邱家沟

2.7

2~3

3510

陈庄路沟

穆东路~雷河沟

1.1

3

1430

合计

 

10.6

 

13780

 

表47  治涝干沟治理

内河名称

治理长度(km)

单价(万元/km)

投资(万元)

内河名称

治理长度(km)

单价(万元/km)

投资(万元)

丁任沟(丁庄—洪碱河)

3.126

600

1876

任赵沟(牛圩东沟—梧桐大道)

0.8

1000

800

黄任沟(前黄—萧濉新河)

2.17

1000

2170

万邱沟(澥河路—郝邱大沟)

1.418

600

851

任井沟(相山—萧濉新河)

0.5

600

300

万邱沟(郝邱大沟—邱家沟)

1.322

1000

1322

刘河沟(洪碱河—金和路)

3.852

1000

3852

长山路沟(跃进河—西流河)

2.304

1000

2304

0#沟(海宫路—人民路)

1.235

1600

1976

安民沟(东湖路—龙河)

3.443

1000

3443

铁路南边沟(铁路—环保沟)

1.661

2000

3322

陈庄路沟(穆东路—雷河路)

  1. 045

1440

1505

长山路沟(环保沟—跃进河)

2.799

1500

4199

濉符大沟(合徐高速—闸河)

1.214

600

728

南湖路沟(铁路—南黎路)

4.24

1300

5512

石山路边沟(山前路—规化路)

2.9

600

1740

西山河沟(簸箕洼—岱河)

4.29

1000

4290

郝邱大沟(平山沟—万邱沟)

3.8

1000

3800

西山一沟(东外环—岱河)

1.22

600

732

邱家沟(雷河路—万邱沟)

1.386

1000

1386

西山二沟(东山路—高黄沟)

1.2

600

720

况张东沟(石山路沟—郝邱大沟)

3.276

600

1966

高黄沟(特凿公司—岱河)

2.47

1000

2470

任赵沟(郝邱大沟—雷河路)

2.576

1000

2576

土楼沟(铁路—岱河)

1.05

600

630

平山沟(石山路沟—郝邱大沟)

3.69

1000

3690

东相阳沟(铁路—中湖)

6.676

1000

6676

牛圩东沟(郝邱大沟—雷河路)

3.998

1000

3998

柳圆沟(北外环—龙湖沟)

2.643

600

1586

陈庄路沟(雷河路—新北沱河)

1.834

1000

1834

龙湖沟(铁路—龙河)

2.0

1000

2000

新北沱河(牛圩东沟—萧濉新河)

7.601

1000

7601

龙支沟(龙湖沟—龙河)

4.223

1000

4223

友谊沟(矿高中—龙岱河)

1.57

600

942

蒋台沟(蒋台—龙河)

2.5

600

1500

宁山沟(沱河东路—闸河)

2.69

1000

2690

合计

94.722

91210

91210

 

 

 

 

 

4、园林绿地工程

结合淮北市十三五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近期拟建设公园项目共计12项,总投资规模为118998万元,近期园林绿地建设项目如下表:

表48  近期园林绿地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面积

(ha)

下沉式

绿地(m2)

透水铺装(m2)

调蓄量(m3)

投资

(万元)

分区名称

1

萧濉新河北段绿化

12

60000

0

0

300

黄任沟分区

2

凤凰公园

2.4

9000

2400

0

84

0#沟分区

3

龙岱河公园

480

1125000

300000

1800000

46425

烈山、南湖分区

4

儿童公园

23.7

88900

19400

43000

1615

中湖分区

5

中湖景区

200

750000

200000

875630

24460

中湖分区

6

东湖景区

0.3

2700

300

1600000

32000

东湖分区

7

朱庄公园

137.8

516800

173800

86900

7103

龙岱河西分区

8

花山公园

85.17

319400

85170

0

2960

闸河东分区

9

朱山公园

47.5

178200

47500

0

1651

闸河东分区

10

沱河路绿带

24

240000

0

0

1200

西流河分区、中湖分区、龙岱河东分区

11

京台高速连接线绿廊

24

240000

0

0

1200

闸河西分区、闸河东分区

12

合计

1036.87

3530000

828570

4405530

118998

 

 

注:表中投资仅包含下沉式绿地及透水铺装的费用。

5、道路交通工程

结合淮北市十三五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近期拟建设道路29条,合计64.7km,近期道路建设项目如下表:

表49  近期道路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长度(km)

下沉式

绿地(m2)

透水铺装

(m2)

投资

(万元)

建设

类型

备注

分区名称

1

淮海西路

3.27

26160

32700

654

C

红线宽60m

刘河沟分区

2

人民西路

4.75

38000

47500

950

C

红线宽60m

3

南黎路

3.8

30400

30400

638

C

红线宽45m

4

紫薇北路

6.7

53600

53600

1126

C

红线宽45m

5

西山路

2.36

9440

14160

274

B

红线宽35m

黄任沟分区

6

民生路

0.77

3080

3080

65

A

红线宽22m

老城区

7

渠沟路

0.5

1500

2000

40

A

红线宽16m

0#沟分区

8

梅苑路

0.68

2720

3400

68

B

红线宽25m

9

渠沟路

0.66

1980

2640

52

A

红线宽16m

主城区分区

10

梅苑路

1.22

7320

8540

174

B

红线宽25-35m

11

桂苑路

1.4

8400

9800

199

B

红线宽35m

12

桓谭西路

0.54

4320

4320

91

C

红线宽45m

13

泉山支路

0.62

2480

2480

52

A

红线宽16-20m

14

黎苑路

0.7

2800

2800

59

A

红线宽20m

15

科技路

1.3

5200

6500

130

B

红线宽25m

16

虎山北路

0.68

4080

4080

86

B

红线宽30m

17

烈山北路

0.96

5760

5760

121

B

红线宽30m

18

环山东路

0.44

1760

1760

37

A

 

19

黎苑路

0.6

2400

2400

51

A

红线宽21m

中湖分区

20

龙山南路

1.5

12000

12000

252

C

红线宽45m

21

梅苑路

1.4

5600

7000

140

B

红线宽25m

22

青年路

5.5

44000

44000

924

C

红线宽45m

岱河东分区

23

龙山北路

4.0

32000

40000

800

C

红线宽60m

24

龙山北路

1.3

10400

13000

260

C

红线宽60m

岱河西分区

25

新湖北路

5.4

43200

43200

908

C

红线宽45m

龙岱河西分区

26

新湖路南段(含洪吴路)

4.1

24600

24600

517

C

红线宽32-45m

友谊沟分区

27

长山南路

1.7

13600

13600

286

C

红线宽45m

28

沱河东路

5.5

22000

22000

462

B

红线宽24m

闸河东分区

29

雷河路

2.35

14100

18800

372

B

红线宽36m

闸河西分区

30

合计

64.7

432900

476120

9788

 

 

 

 

注:表中投资仅包含下沉式绿地及透水铺装的费用。

6、棚户区改造

结合淮北市十三五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近期拟进行棚户区改造35处,占地面积合计552.11ha,工程总投资规模为1302950万元,近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如下表:

表50  近期棚户区改造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用地范围

面积

(ha)

投资

(万元)

1

纺织社区

濉溪路以东,南黎路以北、濉河以南

16

48000

2

红星社区

丁庄新村、梁庄新村、朱寨新村、陈庄新村

20.6

61800

3

渠沟镇大梁楼一期

新S202线以东梁楼各自然村

26

78000

4

黄里一期

曲阳街道原黄里村

26.67

80010

5

电校西院

北至北围墙,东至东围墙,南至办公楼,西至西围墙

2.02

6060

6

寇湾社区

科技路以南,沱河路以北,孟山路两侧,流河路两侧

16.8

50400

7

三堤口(街南汽运三车队)

三堤口菜市街两侧、碱河路中段南侧

1.23

3690

8

土楼村改造

淮海西路南侧、101国道两侧

17.67

53010

9

桥头村

S101以东、S202以西

19.6

58800

10

梅苑社区

南黎路以北、泉山路以东

15

45000

11

海宫

海宫南村、金星巷东、铁路符夹线以北

1

3000

12

相阳社区

铁路符夹线以南、相山路以西、相阳路以东、国际商城小区以北

6

18000

13

启明社区

人民路以北、濉溪路以东、铁路符夹线以西、电厂运输线以南

3.5

10500

14

董庄社区

桂苑路以北、巴黎印象南门以南

4.71

14130

15

学院社区

南黎路以南、翠峰路以西

20

60000

16

电厂砖厂生活区

北至凌云公司建材厂,东至凌云公司建材厂,南至相山区经适房,西至相山区经适房

1.93

5790

17

坡里中心村改造(二)

孙梧路以北 S202以东朔纵路以南

22.7

45400

18

吴楼棚户区

北外环北、岱河东

9.1

18200

19

周罗庄棚户区

北外环南、岱河东

13.86

27720

20

东村小区

淮北市石台矿业工人村东村小区平房1#-12#

0.9

1800

21

石台城中村

北外环以南

53.9

107800

22

特凿公司花园第五片区

淮北市东山路东

2.66

5320

23

特凿公司花园第四片区

淮北市东山路东

1.2

2400

24

张程庄棚户区

开渠路北、岱河东

24.5

49000

25

孙楼棚户区

淮海东路以北、新湖路以西

7.5

15000

26

李楼棚户区

淮海东路以北、新湖路以东

5.28

10560

27

和庄棚户区

淮海东路以北、湖滨路以西

20.16

40320

28

土型村

梧桐南路 东侧

46.8

93600

29

壇山

沱河路北

21.02

42040

30

新北村

梧桐路西

36

72000

31

新南村

梧桐路西

39.5

79000

32

杨庄矿五居

长山路东交警四大队南

13.3

26600

33

西陆庄

长山路西至铁路以北

23.3

46600

34

王庄村

合徐高速北

4.98

9960

35

杜楼村

合徐高速北

6.72

13440

合计

552.11

1302950

 

 

第九章  海绵城市建设保障体系

第三十八条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淮北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统筹部署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细化分解任务,建立推进机制。

第三十九条 明确工作职责

市委、市政府目标办(督查室):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督查工作机制;

市发改委:负责在项目建议书、可研、初步设计批复中对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指标和要求进行审查,积极争取上级海绵城市建设补助资金;

市教育局:负责协调推进大、中、小、职业学校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资金,保障市本级海绵城市建设;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土地供给等相关工作,按照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土地划拨、出让的前置条件。

市环保局:负责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建成后的环保验收工作。

市城乡建委:编制市政基础设施类海绵城市建设“五年规划”、“三年滚动计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相关管理规定、政策和保障措施;

市交通局:负责城市客运停车场、调度站、公交首末站等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工作。

市水务局:负责加强城市河湖水系及其蓝线范围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保护与管理,及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

市林业局:牵头负责城市林地建设项目的推进,在各林地建设项目审查、质量监管、工程验收等环节中贯彻执行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技术标准。

市卫计委:负责城市医疗公共设施用地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工作。

市审计局:负责市本级政府性投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工作。

市规划局:负责将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落实到城市总规、控规和相关专项规划,要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刚性控制指标。

市房管局:协助开展既有公共建筑和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市建投集团:牵头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模式研究,做好建设项目投融资工作,协助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

市气象局:推进城市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加强淮北城市降雨特征研究分析,配合建立和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导则、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降雨量、日将雨系数等作为刚性控制指标纳入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落实到具体建设项目。

第四十条 完善资金支持政策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在年度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计划中优先安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多渠道落实域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充分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

第四十一条 抓好宣传培训

加强对相关部门监管人员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增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能力。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学术交流合作、技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第四十二条 政策保障

1、建立严格考核机制

2、建立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3、建立项目实施保障体系

4、建立完整管理体系

5、建立长效管理养护机制

第四十三条 监测与考核体系

1、考核制度

制定《淮北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评办法》,构建海绵城市建设考核制度。

制定《淮北市海绵城市财政奖补标准》,完善工程实施评估和付费管理制度。

对于PPP合作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管:加强预算监管、加强价格监审、加强中期评估。

2、考核指标

表51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评估细则

序号

类别

指标

数据

来源

计算方法

具体考核指标

1

水生态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排水分区出口、关键管网节点、地块雨水排口液位、流量

监测

实际控制雨量(mm),年径流控制率:监测点不发生外排时对应的最小累积降雨量,所有监测点中最小值即视为示范区实际值

场次降雨达标率:单个监测点设计降雨量下不外的排场次达标率,监测点中最小值即为示范区实际值;

70%,23.6mm

2

生态岸线恢复

项目完成的生态岸线恢复长度及比例

项目完成情况统计

生态岸线长度:根据工程统计长度

80%

3

水面率

卫星遥感图

监测/填报

规划区域内的河湖、湿地、塘洼等面积与规划区总面积的比值。

6%

4

城市热岛效应

气温

监测

热岛强度得到缓解。区域夏季(按6-9月)日平均气温不高于同期其他区域的日均气温,或与同区域历史同期(扣除自然气温变化影响)相比呈现下降趋势。

明显缓解

5

水环境

水环境质量

河道断面水质监测/监测数据

填报/集成在线数据

水质标准:是否满足要求的水质标准;

与上游断面指标对比:当有上游来水时,下游断面主要指标是否优于上游

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

6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非降雨时段雨水、合流制管网排口流量监测数据、雨水直排口或合流制管渠溢流口水质数据

监测

流量监测曲线(流量-时间-降雨量):旱季是否无外排;

经生态处理后污染排口负荷削减率:检测生态处理前、后水质情况,计算削减率,并保证河道水质标准

50%

7

黑臭水体治理达标率

GIS图

项目统计

黑臭水体治理达标率=已治理的黑臭水体长度/黑臭水体总长度

100%

8

水资源

雨水资源利用率

雨水收集用于道路浇洒、园林绿地、市政杂用、工农业生产等的月、季度、年总量

填报统计

雨水资源利用率: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水总量(不包括汇入景观及自然渗透的雨水量)/年均降雨量

雨水利用量替代的自来水比例:收集利用雨水量/自来水用水量

1.5%

9

污水再生利用率

污水再生利用量、污水处理量(污水厂)

填报

污水再生利用率:污水再生利用量/污水处理量

40%

10

管网漏损控制

供水管网漏损数据

填报

供水管网漏损率:管网漏水量/供水总量

10%

11

水安全

城市防涝标准

历史积水点数据包括积水位置、深度、面积;

填报统计/模拟结果

30年一遇设计暴雨不成灾

12

城市防洪标准

河道防洪数据

填报

中心城区防洪标准100年一遇,萧濉新河以西凤凰山工业项目区、闸河以东主城区规划范围区采用50年一遇

13

制度建设

规划建设管控

发布的政策文件

填报

统计

发布并实施

14

蓝线、绿线划定与保护

发布的政策文件

填报

统计

发布并实施

15

技术规划与标准建设

发布的政策文件

填报

统计

发布并实施

16

投融资机制

发布的政策文件

填报

统计

发布并实施

17

绩效考核与奖励

发布的政策文件

填报

统计

发布并实施

18

产业化

发布的政策文件

填报

统计

发布并实施

19

显示度

连片示范效应

项目实施数据

项目统计

统计

发布并实施

 

第四十四条 其他保障措施

1、人才保障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2)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3)突出领军人才作用。

2、科技保障

(1)加大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科技项目支持力度;

(2)切实整合各类海绵创新要素;

(3)社会参与;

(4)建立海绵城市建设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5)建立综合性海绵城市建设决策咨询制度。

 

第十章  海绵城市建设管理

第四十五条 各部门职责

市委、市政府目标办(督查室):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督查工作机制;

市发改委:负责在项目建议书、可研、初步设计批复中对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指标和要求进行审查,积极争取上级海绵城市建设补助资金;

市教育局:负责协调推进大、中、小、职业学校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资金,保障市本级海绵城市建设;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土地供给等相关工作,按照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土地划拨、出让的前置条件。

市环保局:负责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建成后的环保验收工作。

市城乡建委:编制市政基础设施类海绵城市建设“五年规划”、“三年滚动计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相关管理规定、政策和保障措施;

市交通局:负责城市客运停车场、调度站、公交首末站等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工作。

市水务局:负责加强城市河湖水系及其蓝线范围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保护与管理,及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

市林业局:牵头负责城市林地建设项目的推进,在各林地建设项目审查、质量监管、工程验收等环节中贯彻执行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技术标准。

市卫计委:负责城市医疗公共设施用地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工作。

市审计局:负责市本级政府性投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工作。

市规划局:负责将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落实到城市总规、控规和相关专项规划,要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刚性控制指标。

市房管局:协助开展既有公共建筑和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市建投集团:牵头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模式研究,做好建设项目投融资工作,协助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

市气象局:推进城市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加强淮北城市降雨特征研究分析,配合建立和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导则、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降雨量、日将雨系数等作为刚性控制指标纳入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落实到具体建设项目。

第四十六条 规划与建设

规划编制:淮北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应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面源污染物控制目标、峰值径流控制目标、内涝防治目标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等内容,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衔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绿地、水等相关专项规划时,应当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控制指标;划定城市蓝线时,应当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空间格局。

编制计划:根据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市、区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储备制度,编制年度建设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配套建设: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或规划条件)及相关技术标准,配套建设海绵设施。

规划许可:项目规划时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系数、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规划管控指标,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规划审查、验收要求。

项目认定: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面源污染削减率、峰值径流系数等指标要求,市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国土规划、水务、园林和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评估。

前期审批:项目业主按照项目性质报相关部门审批或核准。审批(核准)部门协助项目业主完成海绵城市设计变更时的调概审批工作,指导、协调项目参建方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做好项目论证工作。

施工许可: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或规划条件)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不得发放《施工图审查合格书》。未经海绵城市施工设计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建设主管部门不予进行施工图审查备案,不予发放《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排水许可:建设单位在申请排水许可时,水务部门应当审查排水口的设置和水质、水量是否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对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不予排水许可。  

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将配套建设海绵设施的落实纳入竣工验收内容,并将验收结果提交备案机关。

第四十七条 工程建设

1、基本要求

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应在建设用地规划或土地出让、建设工程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及相关目标落实情况的审查。

2、建筑与小区

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设施应按照规划总图、施工图进行建设,以达到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

3、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建设有效的溢流排放设施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防止径流雨水下渗对道路路面及路基造成损坏,并满足《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中相关要求。

4、城市绿地与广场

城市湿地公园、城市绿地中的景观水体宜具有雨水调蓄功能,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湿地公园,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及休闲、娱乐功能,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其总体布局、规模、竖向设计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5、城市水系

应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水体建设湿塘、雨水湿地等具有雨水调蓄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湿塘、雨水湿地的布局、调蓄水位、水深等应与城市上游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及下游水系相衔接。位于蓄滞洪区的河道、湖泊、滨水低洼地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同时应满足《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50773)中相关要求。

第四十八条 维护管理

1、基本要求

公共项目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由城市道路、排水、园林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维护监管。

应建立健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维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相应的监测手段,并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2、设施维护

(1)透水铺装

面层出现破损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应进行局部整修找平;当渗透能力大幅下降时应采用冲洗、负压抽吸等方法及时进行清理。

(2)绿色屋顶

应及时补种修剪植物、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溢流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排水层排水不畅时,应及时排查原因并修复;屋顶出现漏水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防渗层。

(3)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渗透塘

应及时补种修剪植物、清除杂草;当调蓄空间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36h时,应及时置换树皮覆盖层或表层种植土;出水水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换填填料。

(4)植草沟、植被缓冲带

进水口不能有效收集汇水面径流雨水时,应加大进水口规模或进行局部下凹等;由于坡度较大导致沟内水流流速超过设计流速时,应增设挡水堰或抬高挡水堰高程;边坡出现坍塌时,应及时进行加固。

(5)湿塘、雨水湿地

进水口、溢流口因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时,应设置碎石缓冲或采取其他防冲刷措施;进水口、溢流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前置塘/预处理池内沉积物淤积超过50%时,应及时进行清淤。

(6)蓄水池

进水口、溢流口因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时,应及时设置碎石缓冲或采取其他防冲刷措施;进水口、溢流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沉淀池沉积物淤积超过设计清淤高度时,应及时进行清淤。

应定期检查泵、阀门等相关设备,保证其能正常工作;防误接、误用、误饮等警示标识、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及预警系统损坏或缺失时,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完善。

(7)雨水罐

进水口存在堵塞或淤积导致的过水不畅现象时,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及时清除雨水罐内沉积物;在冬期来临前应将雨水罐及其连接管路中的水放空,以免受冻损坏。

(8)调节塘

应定期检查调节塘的进口和出口是否畅通,确保排空时间达到设计要求,且每场雨之前应保证放空;其他参照渗透塘及湿塘、雨水湿地等。

(9)调节池

监测排空时间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进水口、出水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预处理设施及调节池内有沉积物淤积时,应及时进行清淤。

(10)渗井、渗管/渠

进水口出现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时,应设置碎石缓冲或采取其他防冲刷措施;设施内因沉积物淤积导致调蓄能力或过流能力不足时,应及时清理沉积物;当渗井调蓄空间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36h时,应及时置换填料。

(11)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进水口、出水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沉积物淤积导致弃流容积不足时应及时进行清淤等。

(12)人工土壤渗滤

应及时补种修剪植物、清除杂草;土壤渗滤能力不足时,应及时更换配水层;配水管出现堵塞时,应及时疏通或更换等。

(13)维护频次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常规维护频次及时间要求如下表59所示。

表52  低影响开发设施常规维护频次

低影响开发设施

维护频次

备注

透水铺装

检修、疏通透水能力2次/年(雨季之前和期中)

 

绿色屋顶

检修、植物养护2-3次/年

初春浇灌(浇透)1次,雨季期间除杂草1次,北方气温降至0℃前浇灌(浇透)1次;视天气情况不定期浇灌植物

生物滞留设施

检修、植物养护2次/年(雨季之前、期中)

植物栽种初期适当增加浇灌次数;不定期的清理植物残体和其他垃圾

渗透塘

检修、清淤2次/年(雨季之前、之后),植物修剪4次/年(雨季)

不定期的清理植物残体和其他垃圾

植草沟

检修2次/年(雨季之前、期中),植物生长季节修剪1次/月

 

植被缓冲带

检修2次/年(雨季之前、期中),植物生长季节修剪1次/月

 

湿塘

检修、植物残体清理2次/年(雨季),植物收割1次/年(冬季之前),前置塘清淤(雨季之前)

 

雨水湿地

检修、植物残体清理3次/年(雨季之前、期中、之后)、前置塘清淤(雨季之前)

 

蓄水池

检修、淤泥清理2次/年(雨季之前和期中)

每次暴雨之前预留调蓄空间

雨水罐

检修、淤泥清理2次/年(雨季之前和期中)

每次暴雨之前预留调蓄空间

调节塘

检修、植物残体清理3次/年(雨季之前、期中、之后),植物收割1次/年(雨季之后),前置塘清淤(雨季之前)

 

调节池

检修、淤泥清理1次/年(雨季之前)

 

渗井

检修、清淤2次/年(雨季之前、期中)

 

渗管/渠

检修1年/次(雨季之前)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检修1次/月(雨季之前)

 

人工土壤渗滤

检修3次/年(雨季之前、期中、之后),植物修剪2次/年(雨季)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规划经批准后,将与《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配合实施,成为淮北市规划用地内海绵城市建设的法规依据。

第五十条

规划成果包括《淮北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文本、图纸、说明书。

第五十一条

本规划报淮北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有关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十二条

本规划的最终解释权归淮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